第16章 三家分晉(1 / 1)

春秋末期,各諸侯國家經常發生戰爭,使生產遭到破壞,各國財政貧乏,中原大國晉國也日漸衰落。這時,晉國國君的權力也旁落了。

晉的權力由欒、解、趙、魏、韓、智六家大夫把持,他們又以自己的地盤和武裝,爭權奪利,互相攻戰。後來隻剩韓、趙、魏、智四家。四家中智伯瑤勢力最大,野心也最大。智伯瑤打算下一步侵占韓、趙、魏三家的土地,於是把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三大夫請到家中,設宴款待。席間智伯瑤對三家大夫說:“晉文公時,晉國是中原霸主,後來霸主地位被吳、越奪去了。為了重振晉國雄風,我主張每家獻出一百裏土地和相應的戶口交國君掌管。”韓康子害怕智伯瑤的勢力,首先表示讚同,願把韓家土地和一萬家戶口交給國家;魏桓子心裏不願意,但也不得不表態,也把百裏土地和九千家戶口交給智家,智伯瑤見趙襄子一言不發,便用言語威脅他。趙襄子性格耿直,看智伯瑤貪婪的樣子,非常氣憤,便說:“土地是祖宗遺產,要送給別人,我實在不敢做主。”智伯瑤聽罷立刻翻臉,智、趙席上爭吵不休,趙襄子一甩袖子走了。智立刻決定討伐,並親自帶兵馬為中軍,讓韓為右軍,魏為左軍三軍直奔趙城。趙襄子寡不敵眾,邊戰邊退,退到晉陽(今山西太原)閉關固守。整整打了兩年的仗,智軍就是攻不下趙城。

智伯瑤無計可施,十分惱火。一天智伯瑤繞趙城察看地形時,看到晉陽城東北有晉水河,水勢湍急,受到啟發。智伯瑤便命令:兵築壩蓄水,想把晉陽全城淹沒。

大水淹進晉陽城以後,趙襄子焦慮不安,愁眉不展,就與謀土張孟談探討對策。趙襄子說:“目前百姓情緒穩定,隻是水勢若再往上漲,全城就難保了,這可怎麼辦呢?”張孟談分析說:“攻城不如攻心。我看韓、魏把土地割讓給智家,並不是心甘情願的,我們何不派人遊說,把韓、魏爭取過來,請他們幫我們一起對付霸道的智伯瑤。”趙襄子同意這主意,就派張孟談連夜出城,直奔韓、魏兩營。韓、魏二大夫正擔憂自己的前途,經張一說,都讚同合力對付智伯瑤。

第二天深夜,智伯瑤在營帳裏睡得正香,突然聽見一陣喊殺聲。他連忙披衣察看,發覺床下到處是水,以為大堤決口的水是從晉陽城漫過來,心理還挺高興。但出帳外一看,兵營裏一片汪洋,士兵給突來的大水弄得驚慌失措,亂作一團。智伯瑤驚魂未定,轉瞬間,三家軍兵分由韓、趙、魏大夫帶領,撐著木筏,從四麵八方衝殺過來,打得智家軍措手不及,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裏的不計其數,智伯瑤也死於亂刀之下。

韓、趙、魏全殲了智家軍,並乘勢瓜分了晉國土地。公元前403年,三家派使者上邑去見周天子,要求晉封他們為諸侯。周天子見木已成舟,也就順水推舟送個人情,正式晉封韓康子、趙襄子、魏桓子三人為諸侯。

從此以後,韓、趙、魏都成為中原大國,與秦、楚、燕、齊四個大國並稱為“戰國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