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孝文帝改革(1 / 1)

自從太武帝被宦官殺死後,北魏政治腐敗不堪,不斷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471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後,順應曆史潮流,實行了一係列漢化改革。

493年拓跋宏召集滿朝文武商議政事,他提出要動員北魏所有軍力,南征南方的齊國。這一提議,無疑是一石擊起千重浪,馬上就招來了眾多大臣的反對。任城王拓跋澄是孝文帝的叔父,在朝廷裏有很高的威望。他從國家利益出發,堅決反對此次南征。孝文帝見沒有人支持他的建議,非常生氣,宣布退朝。

散朝之後,孝文帝在後殿對任城王拓跋澄交了底,他說:“您以為我真要南征嗎?老實告訴你,我不過是拿它做幌子罷了。我真正的意圖是想遷都到洛陽去。我們這裏不是用武的地方,不適應改革政治。現在我要移風易俗,非得遷都不可。所以我就想出這個主意,讓它生米煮成熟飯再說。”拓跋澄這才恍然大悟,他佩服孝文帝的英明果斷,當即讚成孝文帝的決策。

有了任城王的支持,孝文帝的主張就可以施行了。493年,北魏正式遷都洛陽,孝文帝在改革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

穆泰等元老重臣眼見孝文帝心醉改革,擔心對自己不利。他們知道太子拓跋恂留戀故都平城,就攛掇太子說服孝文帝,打消改革計劃。孝文帝得知太子有回平城的打算,怕自己死後,改革會半途而廢,就決定廢掉拓跋恂的太子身份。後來。又有人報告孝文帝,說拓跋恂與一些元老舊臣,聯絡密切。孝文帝便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派人把拓跋恂毒死了。

在孝文帝為改革舊製殺掉太子這一年,穆泰等人聯合東陵王拓跋思譽、代郡太守拓跋珍、陽平侯賀賴頭等人從平城起兵反叛。孝文帝以快製慢,迅速派任城王拓跋澄率師平叛,自己則率禦林軍大批捕殺朝中的反對派勢力。一時間,反對改革的勢力全都被清除了。

孝文帝平定了穆泰等人的政變後,出台了一係列改革措施:改用漢人的姓,他帶頭將拓跋姓改為元姓,改說漢話,30歲以下的人和上朝奏事的官員都必須說漢話;改穿漢裝、和漢人通婚;采用漢族封建製度等等。

北魏孝文帝大膽推行漢化改革,使北魏的政治、經濟煥然一新,促進了鮮卑族和漢族的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