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兵乘勝南下,眼看就要打到臨安了。4歲的皇帝趙歞自然無法處理朝政,他祖母謝太後和大臣們一商量,趕緊下詔書,要各地將領帶兵到臨安救駕。詔書發到各地,響應的人寥寥無幾,隻有贛州的州官文天祥和郢州(今湖北鍾祥)守將張世傑兩人立刻起兵救援。
文天祥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他自幼愛讀曆史上忠臣烈土的傳記,立誌要為國建功。20歲那年,他到臨安參加進士考試,在試卷裏表明他的救國主張,很受主考官的賞識,中了狀元。他到江西去擔任贛州的州官時,南宋正值快要滅亡的危急時刻。
文天祥接到朝廷詔書,立刻招募了3萬人馬,排除種種幹擾,領兵到了臨安。右丞相陳宜中派他到平江(今江蘇蘇州)防守。這時候,元朝統帥伯顏已經渡過長江,三路進兵攻取臨安。其中一路從建康出發,越過平江,直取獨鬆關(今浙江餘杭)。陳宜中得到消息,馬上命令文天祥退守獨鬆關。文天祥剛離開平江,獨鬆關已經被元軍占領,想再回平江,平江也在這時陷落了。
謝太後和陳宜中驚慌失措,趕緊派了一名官員帶著國璽和求降表到伯顏大營求和。伯顏卻指定要南宋丞相親自去談判。
陳宜中害怕被扣留,不敢到元營去,偷偷地逃往了南方。張世傑不願投降,一氣之下,帶兵出海去了。
謝太後無可奈何,隻好宣布文天祥接替陳宜中做右丞相,讓他到伯顏大營去談判投降。
文天祥答應到元營去,但是他心裏卻另有打算。他帶著大臣吳堅、賈餘慶等到了元營,根本不提求和的事,反而義正辭嚴地責問伯顏說:“你們究竟是想跟我朝友好呢,還是想存心消滅我朝?”
伯顏說:“我們皇上(指元世祖)的意思很清楚,沒有消滅宋朝的打算。”
文天祥說:“既然是這樣,那麼請你們立刻把軍隊撤回。如果你們硬要消滅我朝,南方軍民一定會跟你們打到底,那樣對你們也不會有好處的。”
伯顏把臉一沉,用威脅的口氣說:“你們再不老實投降,就饒不了你們。”
文天祥也氣憤地說:“我是堂堂南宋宰相。現在國家危急,我已經準備拚死報答國家,哪怕刀山火海,我也毫不畏懼。”
文天祥的氣勢把伯顏的威脅頂了回去,周圍的元將個個都驚呆了。之後,伯顏讓別的使者先回臨安去跟謝太後商量,卻把文天祥扣留了下來。
隨同文天祥到元營的吳堅、賈餘慶回到臨安,把文天祥拒絕投降的事向謝太後奏報了一番。謝太後一心想投降,便改任賈餘慶做右丞相,到元營去求降。伯顏接受降表後,把文天祥請進營帳,告訴他宋朝廷已另外派人來投降。文天祥氣得痛罵了賈餘慶一頓,但是投降的事已無法挽回了。
1276年,伯顏帶兵進入了臨安,謝太後和趙歞出宮投降。元軍把趙歞當作俘虜押往大都(今北京市),文天祥也被一同押走。一路上,他一直在考慮怎樣逃脫。路過鎮江時,他和幾個隨從人員商量好,趁元軍沒防備之機,逃出了元營。
後來,揚州的宋軍主帥李庭芝聽信謠言,以為文天祥已經投降,便懸賞緝拿他。不得已,文天祥等人日行夜宿,曆盡千難萬險,從海口乘船到了溫州。在那裏,他聽說張世傑和陳宜中在福州擁立新皇帝即位,就決定去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