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燕王進南京(1 / 1)

明太祖殺了一些權位很高的大臣,把他的24個兒子分封到各地為王。明太祖認為這樣做,可以鞏固他建立的明王朝的統治,卻不料後來引起了一場大亂。

明太祖60多歲的時候,太子朱標死了,朱標的兒子朱允文被立為皇太孫。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文的叔父,眼看皇位的繼承權落到侄兒的手裏,心裏不服氣。特別是明太祖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他多次立過戰功,對朱允文更瞧不起了。

朱允文的東宮裏,有個官員叫黃子澄,是朱允文的伴讀老師。有一次,黃子澄見朱允文一個人坐在東角門口,心事重重,便問太孫為什麼發愁。朱允文說:“現在幾個叔父手裏都有兵權,將來如何管得了他們。”

黃子澄跟朱允文講了一個西漢平定七國之亂的故事,來安慰他。朱允文聽後,心總算放寬了一點。

1398年,明太祖死了,皇太孫朱允文繼承皇位,這就是明惠帝,曆史上又叫建文帝(建文是年號)。當時京城裏就聽到謠傳,說幾位藩王正在互相串通,準備謀反。建文帝聽了這個消息害怕起來,忙讓黃子澄想辦法。

黃子澄找建文帝另一個親信大臣齊泰一起商量。齊泰認為諸王之中,燕王兵力最強,野心最大,應該首先把燕王的權力削除掉。黃子澄不讚成這個做法,他認為燕王已有準備,先從他下手,容易引發突變。於是,兩人商量好先向燕王周圍的藩王下手。

建文帝便依計而行。

燕王早就暗中練兵,準備謀反。為了麻痹建文帝,他假裝得了精神病,成天胡言亂語。齊泰、黃子澄不相信燕王有病,他們一麵派人到北平把燕王的家屬抓起來,一麵又秘密命令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去捕燕王,還約定燕王府的一些官員做內應。不料張信是站在燕王一邊的,反而向燕王告了密。

燕王是個精明人,知道建文帝畢竟是法定的皇帝,公開反叛,對自己不利,就說要幫助建文帝除掉奸臣黃子澄、齊泰,起兵反叛。曆史上把這場內戰叫做“靖難之變”(靖難是平定內亂的意思)。

這場戰亂,差不多打了3年。到了1402年,燕軍在淮北遇到朝廷派出的南軍的抵抗,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有些燕軍將領主張暫時撤兵,燕王卻堅持打到底。不久,燕軍截斷南軍運糧的通道,發起突然襲擊,南軍一下子垮了。燕軍勢如破竹,進兵到應天城下。

過了幾天,守衛京城的大將李景隆打開城門投降。燕王帶兵進城,隻見皇宮火光衝天。燕王派兵把大火撲滅時,已經燒死了不少人。他查問建文帝的下落,有人報告說,燕兵進城之前,建文帝下令放火燒宮,建文帝和皇後都跳到大火裏自焚了。

隨後,燕王朱棣即了位,這就是明成祖。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從那時起,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