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於謙守京城(1 / 1)

英宗帝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後,滿朝文武大臣亂作一團,沒有一個人能拿出好主意。翰林侍講官徐珵主張走為上策,向南撤退。此時,朝中你一言,我一語,吵吵嚷嚷,毫無結果。正在關鍵時刻,兵部侍郎於謙挺身而出,他說:“京都是國家的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出,大勢就完了,大家難道忘了南宋的教訓嗎?”

於謙的主張得到許多大臣的讚同。皇太後和朱祁鈺眼看在這關鍵時刻,能站出一位力挽狂瀾的忠臣,當然滿心歡喜,立即委以於謙兵部尚書的重任,讓他負責指揮軍民守城。

這個時候,由於朝中觀點不同,事實上已分成主戰和主和兩派,加上英宗不能回朝主政,長此下去不是辦法。於謙等人為了拯救國家存亡,向皇太後提出請求,立鄖王朱祁鈺為皇帝。太後再三考慮後,表示讚成。9月,朱祁鈺即位,號代宗皇帝,改年號為景泰,尊英宗為“太上皇”。

景泰元年(1450年)9月,代宗即位不久,瓦刺軍進逼宣府城下。於謙麵對敵我兵力懸殊的態勢,一麵抓防衛,一麵抓備戰,大力征募新兵,調運糧草,趕製兵器,不到一個月,就征集了20萬人馬,做好一切迎敵的準備。

10月,也先挾持著被俘的皇帝朱祁鎮攻破紫荊關,兵逼北京城。於謙主張先打掉也先的囂張氣焰,鼓舞士氣。他調集了22萬軍隊,作好迎戰準備,並作了周密布置:都督王通、副都禦史楊善率部守城,其餘將士分別駐紮在九個城門外,列陣待敵。

明軍副總兵高禮首先在彰義門外告捷,殲敵數百,奪回民眾千人。狡猾的也先,眼看明軍有於謙等將領指揮,硬攻不能取勝,便變換手法,以送還朱祁鎮為名,準備誘殺於謙等人,但被於謙識被了。

也先見此汁不成,便采取強攻。於謙不在正麵與敵人拚殺,他派騎兵佯攻,把敵軍引入伏擊圈內,便用埋伏好的火炮轟擊,瓦刺軍傷亡慘重,也先的弟弟勃羅也在炮火中喪生。

瓦刺軍圍攻京都,屢遭挫敗,進攻居庸關又遭守將羅通的抵抗。也先怕歸路被明軍切斷,忙帶著朱祁鎮向良鄉(北京房山縣東)後撤。明軍乘勝追擊,大獲全勝。也先帶著殘兵敗將逃回塞外。

北京之戰,瓦刺軍受到重挫,引起內部不和。也先見留著朱祁鎮也沒有多大作用,就把他送回了京都。從此,瓦刺軍再也不敢進犯明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