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民族英雄林則徐(1 / 1)

在乾隆、嘉慶在位期間,清朝的國力開始由強盛走向衰弱。與此同時,英、美、法等國正逐漸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需要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英國首先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由於中國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英國隻得借助於鴉片貿易來扭轉巨大的貿易逆差。到了道光年間,吸食鴉片已成為危及中華民族存亡的禍患。麵對這種局麵,以林則徐為代表的官員,大聲疾呼徹底消滅煙毒。道光帝也感到吸食鴉片的危害,決定派林則徐赴廣東禁煙。

林則徐是福建侯官(福州)人,他的父親林賓日是個以教書為業的秀才。林則徐27歲那年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在京時期,他與南方出身的清流派小京官結成文學團體“宣南詩社”,社友中有陶澍、黃爵滋、龔自珍等人。他們之間常常議論時局,討論治世的學問,這自然為林則徐日後出任封疆大吏,建立斐然政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一次,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節製廣東水師,到廣州海口查辦鴉片走私案件。林則徐不敢怠慢,水陸兼程,1839年3月10日趕赴廣州。他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在欽差行轅傳見十三行洋商。原來清朝隻允許廣州一口十三行官商與洋人貿易,而這些官商常暗中走私鴉片,中飽私囊。林則徐一到,便嚴厲地審問他們。

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一向認為中國官吏是雷聲大,雨點小,準備采取拖延手段。而林則徐嚴正表示:“鴉片一日不杜絕,我便一日不回朝廷。”並下令對負隅頑抗的英國鴉片商人采取一些製裁手段。義律黔驢技窮,無可奈何,隻得下令讓英國鴉片販子向中國政府繳煙。

林則徐定在虎門外的龍穴島銷煙。後來擔心節外生枝,銷煙地點又改到沙角。

6月3日銷煙這天,林則徐、鄧廷楨等人親臨虎門視察,隻見銷煙池池水沸騰,煙霧彌漫,頃刻間鴉片化為渣沫黑煙。

為了對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實施報複,更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英國從本土和印度調派了遠征軍,向中國進攻。1840年6月,英艦到達珠江口,因林則徐防範嚴密,英軍無隙可乘,便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直逼天津大沽口。以穆彰阿為首的投降派攻擊林則徐,將英軍來犯的原因全都推在林則徐身上。不久,林則徐便被革職,充軍到新疆伊犁。1842年,英國封鎖瓜州,攻陷鎮江,兵艦直駛南京下關。這時候,昏庸無能的清政府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45年10月,林則徐獲赦複職。此後,他又擔任了陝甘總督、雲貴總督的官職。

1850年,洪秀全組織反清運動,道光帝慌忙召林則徐入京,這時的林則徐已重病在身,他受命馳趙廣西鎮壓拜上帝會,在廣東潮州途中病死。第二年,洪秀全起義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