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青洪之戰(三十)之海市蜃樓(2 / 3)

蜃景有兩個特點:一是在同一地點重複出現,比如美國的阿拉斯加上空經常會出現蜃景;二是出現的時間一致,比如我國蓬萊的蜃景大多出現在每年的5、6月份,俄羅斯齊姆連斯克附近蜃景往往是在春天出現,而美國阿拉斯加的蜃景一般是在6月20日以後的20天內出現。

內在本質

編輯

自古以來,蜃景就為世人所關注。在西方神話中,蜃景被描繪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我國古代則把蜃景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漢武帝曾率人前往蓬萊尋訪仙境,還多次派人去蓬萊尋求靈丹妙藥。現代科學已經對大多數蜃景作出了正確解釋,認為蜃景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所謂蜃景就是光學幻景。

觀賞佳地

編輯

長島

資料顯示,長島是中國海市蜃樓出現最頻繁的地域,特別是七八月間的雨後。

長島,曆稱廟島群島,又稱長山列島,由32個島嶼組成,島陸麵積56平方公裏,海域麵積8700平方公裏,海岸線長146公裏,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隸屬煙台市。全縣轄2鎮8鄉,4.5萬人口。縣城坐落於南長山島。

長島屬亞洲東部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1.9℃,無霜期243天。全縣森林覆蓋率53.2%,獨特的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使之成為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每年途經的候鳥有200餘種,百萬隻之多,享有候鳥“驛站”的美譽,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長島在中國版圖上稱為廟島群島(古稱沙門島),簡稱長島,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黃海、渤海交會處,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共由32個島嶼組成,總麵積56平方公裏。海岸線總長146公裏,常住人口4.5萬。

長島是中國的四海福地,擁有“媽祖護海”、“八仙過海”、“張羽煮海”、“精衛填海”四大神話及民間傳說人物。到長島可以吃百種海鮮、住漁家炕頭、遊島岸風光、購稱心特產、娛民俗風情。長島的山有“武陵十裏畫廊之美”,長島的海有“漓江兩岸風光之俊秀”。“東海賜福水沃魚肥,南海納祥山秀果鄉”,而“黃海起號銀帆追日,渤海落霞漁舟唱晚”更是仙

鏡漁家人最質樸、最豪放、最真實、最生動的生活寫照。

長島是中國的四海福地,擁有“有中國鮑魚、扇貝、海帶之鄉”的美譽。長島是中國的夏威夷,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海豹自然保護區和省級地質公園”的稱號。長島是一片原始的、自然的、未經勞動加工的、得天獨厚的旅遊處女地。這裏一島有一島之奇,一景有一景之麗,因海蝕地貌形成的各種奇礁異石,古樸清幽,玲瓏剔透。

廈門五緣灣海市蜃樓

廈門五緣灣海市蜃樓

2003年長島旅遊局打造了“海上仙山”、“小康漁家”、“漁家海上遊”,並注重經營這個品牌,整和了旅遊資源,營造了一個綠色、安全、健康的旅遊目的地,尤其納福迎祥的媽祖石成為我們海島人民俗文化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

在煙波浩渺的大海上,鑲嵌著一群寶石般蒼翠如黛的島嶼,這就是被世人譽為“海上仙山”的美麗群島——廟島群島,亦稱長島,長島扼踞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海峽,與古城登州(蓬萊)隔海相望。據《史記》記載,秦皇漢武都不辭跋涉,停步歇馬於蓬萊丹崖山畔,望海中仙山,乞求長生。這仙山指的便是長島,唐詩曾雲:“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宋朝的大文學家蘇東坡當年曾眺望長山諸島不由讚歎道:“真神仙所宅也!”《西遊記》、《鏡花緣》等神話小說更把這裏描繪成一個虛幻縹渺,超脫凡塵的世外桃源

惠來

惠來

惠來 (6張)

另外,廣東的惠來也因海市蜃樓的頻繁出現而廣為人知。

惠來,古稱葵陽,地處粵東沿海,背倚大南山,麵瀕南海。陸地麵積1253平方公裏,海域麵積7689平方公裏,海岸線長82公裏,是揭陽市唯一的沿海縣和海上交通門戶。惠來縣現轄14個鎮,縣政府駐地惠城鎮。置縣於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至今已有490年左右。旅居港澳台和海外僑胞20多萬人,是廣東省著名僑鄉。

海市蜃樓常出現於神泉港西南海麵,時間多在春夏之交,天將大雨前夕。“海市蜃樓”的出現次次有異,有古代的台榭、亭閣,有現代的高樓大廈,還曾出現過日本侵華的戰爭場麵。同一次蜃景也變幻莫測,景象萬千:時而勇士披堅執稅,萬台奔騰,時而曲苑、酒旗,仕女嬉遊,或隱或現,若遠若近,蔚為壯觀。蜃景出現有一年一次或數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長則幾小時,短則十幾分鍾,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現,從下午一時至六時四十五分才消逝,是有史以來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當地漁民總結為觀察氣候經驗,有“景遠候風,景近候雨”之說。

自然界中的蜃景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奔跑,白花花的太陽光炙烤著路麵,隻聽見風的呼嘯和馬達的轟鳴,思維似乎停止了。突然,前方不遠處浮現出一灘水,正在前方行駛的汽車也在水中映出一個清晰的倒影。但隨著汽車的行駛,那灘水始終在前方,最後慢慢的消失。這是在高速公路上經常可以看到的現象。

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駱駝隊在炎氣熏人的沙漠中躊躇前進。酷暑和幹燥的天氣使得旅行者疲乏不堪,皮袋中的水已經喝完了,嘴唇幹得發裂,這時他們多麼想能喝到一口清涼的水啊!突然,在遙遠的前方沙漠間,出現了一個湖,湖的兩岸高聳著宮殿和寺院,給他們帶來了莫大的希望和清涼的預感,於是快速朝前奔去。走過一個沙丘又一個沙丘,但湖泊、宮殿和寺院仍在遙遠的地方,忽暗忽亮,忽隱忽現。過了一會兒,突然湖水、宮殿、寺院全部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在平靜無風的海麵、大江江麵、湖麵、雪原、沙漠或戈壁等處偶爾會在空中或“地下”出現高大樓台、城廓、樹木等幻景,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海市蜃樓。我國山東蓬萊海麵上常出現這種幻景。在我國古代傳說中,認為蜃乃蛟龍之屬,能吐氣而成樓台城廓,又說海市是海上神仙的住所,它位在“虛無飄渺間”,因而得此名。宋朝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這樣寫道:“登州海中時有雲氣,為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曆曆可睹。”

模擬實驗

編輯

在一間不通風的屋子裏,把一塊長1.5米寬20厘米的平滑鐵片橫放在幾根用鐵管(或用木棍代替)做成的小柱子上,在鐵片上撒上薄薄一層沙,做成沙漠型的表麵。用深色的紙剪成樹和駱駝,貼在一塊毛玻璃(乳白色玻璃)上,把玻璃板放在鐵片的一端,和鐵片垂直,使樹和駱駝露在沙層上麵。在玻璃板後下方,用一隻手電筒向上照射,在鐵片的另一端看去,好像樹木和駱駝後麵襯托著明亮天空一樣。然後,用小的煤球爐三隻,放在鐵片下麵來加熱(或用一隻長型的炭盆,有條件時用長型的電爐加熱最為理想)。加熱時,要注意鐵片各處加熱要均勻,特別是靠近毛玻璃一端三分之二的地方。

這樣,當加熱一定時間以後,用手靠近沙麵,感到很熱時,開始沿薄鐵片往毛玻璃方向觀察。你就能發現沙麵下方出現樹木和駱駝的倒影,好像樹木和駱駝旁邊有湖水時所形成的倒影一樣。這種現象就是“海市蜃樓”。

在炎熱的夏天,有時在柏油馬路上也能看到房屋、樹木的倒影。這實質上也是一種“蜃景”現象。

史料記載

編輯

史書記載《史記·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嚐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白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4]

南宋遺民林景熙的《蜃說》,全文一百多字,是描寫海市蜃樓最好的一篇散文之一。

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蜃氣樓台之說,出天官書,其來遠矣。或以蜃為大蛤,月令所謂雉入大海為蜃是也。或以為蛇所化。海中此物固多有之。然海濱之地,未嚐見有樓台之狀。惟登州海市,世傳道之,疑以為蜃氣所致。蘇長公海市詩序謂其嚐出於春夏,歲晚不複見,公禱於海神之廟,明日見焉。是又以為可禱,則非蜃氣矣。”

明朝方以智《物理小識》:“睢陽袁可立為撫軍,時飲樓上。忽艨艟數十揚帆來,各立介士,甲光耀目,朱旗蔽天,相顧錯愕。急罷酒料理城守,而船將抵岸,忽然不見,乃知是海市。”遂詩興大發,在蓬萊閣上留下千古名篇《觀海市詩》。

明朝

袁可立《觀海市》詩並序(《蓬萊閣詩》中記述海市最真實得體的文章)

餘建牙東牟,歲華三易。每欲寓目海市,竟為機務纓纏,罔克一覲。甲子春,方得旨予告,因整理諸事之未集,又兩閱月,始鹹結局,於是乃有暇晷。仲夏念一日,偶登署中樓,推窗北眺,於平日滄茫浩渺間儼然見一雄城在焉。因遍觀諸島,鹹非故形,卑者抗之,銳者夷之;宮殿樓台,雜出其中。諦觀之,飛簷列棟,丹堊粉黛,莫不具焉。紛然成形者,或如蓋,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語,春樹萬家, 參差遠邇,橋梁洲渚,斷續聯絡,時分時合,乍現乍隱,真有畫工之所不能窮其巧者。世傳蓬菜仙島,備諸靈異,其即此是歟?自已曆申,為時最久,千態萬狀,未易彈述。豈海若緣餘之將去而故示此以酬夙願耶?因作詩以記其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