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原治療
病原治療的目的是既要殺滅紅細胞內期的瘧原蟲以控製發作,又要殺滅紅細胞外期的瘧原蟲以防止複發,並要殺滅配子體以防止傳播。常用以下藥物:
(1)磷酸氯喹:簡稱氯喹,每片0.25克(基質0.15克)。第1天4片,6小時後再服2片,第2、3天每天2片,共計10片。治療間日瘧及三日瘧第1天4片已足;治療半免疫者單劑4片即可。該藥吸收快且安全,服後1~2小時血濃度即達高峰,半衰期120小時;療程短,毒性較小,是目前控製發作的首選藥。部分患者服後有頭暈、惡心。過量可引起心髒房室傳導阻滯、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禁忌不稀釋靜注及兒童肌內注射。尿的酸化可促進其排泄。嚴重中毒呈阿一斯綜合征者,采用大劑量阿托品搶救或用起搏器。值得注意的是惡性瘧疾的瘧原蟲有的對該藥已產生抗性。
(2)鹽酸氨酚喹啉:作用與氯喹相似。每片0.25克(基質0.2克),第1天3片,第2、3天各2片。
(3)呱喹及磷酸呱喹:本品作用類似氯喹,半衰期9天,為長效抗瘧藥。呱喹每片含基質0.38克,磷酸呱喹每片0.25克(基質0.15克),口服首劑基質0.6克,8~12小時後再服0.3克(惡性瘧0.6克)。磷酸呱喹吸收快,味苦。耐氯喹的蟲株對本品仍敏感。羥基呱喹與磷酸羥基呱喹同屬呱喹類,但吸收較快,半衰期短(2~3天),較呱喹更適於三天療法。三天療法惡性瘧各服基質0.6克、0.6克、0.3克;良性瘧疾各服0.6克、0.3克、0.3克。
(4)硫酸奎寧:抗瘧作用與氯喹大致相同,除較迅速殺滅紅細胞內期原蟲外,還有退熱作用。但該藥半衰期短(10小時),味苦;對中樞有抑製作用,表現為頭暈、耳鳴和精神不振;對心髒有全麵抑製作用,靜脈給藥可出現血壓下降;能增強子宮收縮力,可引起流產。因此,該藥僅用於抗氯喹的惡性瘧疾及重症病例的搶救。片劑每片0.3克或0.12克,口服第1~2天0.45~0.6克,每天3次;第3~7天0.3~0.6克,每天2次。二鹽酸奎寧僅在凶險瘧疾時考慮使用。
⑤鹽酸甲氟喹:適用於治療各型瘧疾及有抗性的病例。一次頓服4~6片(1~1.5克)。
⑥硝喹:本品對各種瘧疾及抗氯喹蟲株均有效。每片基質12.5毫克,常與氨苯碸組成複方製劑,各含12.5毫克。口服每天4片,連服3天;3歲以下服1/4片。
72小時方能控製症狀,故作用較慢。
⑦青蒿素:其吸收特快,很適用於凶險瘧疾的搶救。
總劑量2.5克,首次1.0克,6小時後0.5克,第2、3天各0.5克。因排泄迅速,故易複發。蒿甲醚,肌內注射首劑0.2克,第2~4天各0.1克。
⑧其他新藥:磷酸咯啶每片0.1克,首劑3片,以後2片,2次/天,療程2天。磷酸咯萘啶療程2天,各服基質0.8克,0.4克。間氮丫啶療程3天,各服0.6克、0.3克、0.3克,半免疫者可服單劑0.6克。
惡性瘧原蟲的抗藥性:凡氯喹2.5克(基質1.5克)總量分3日服,未能消除無性生殖原蟲,或1個月內複發者,稱為抗性。對有抗性者應選用甲氯喹、青蒿素或聯合用藥。
【疫源阻斷】
1.管理傳染源
根治瘧疾現症病人和帶瘧原蟲者。
2.切斷傳播途徑
防蚊,滅蚊。夏天蚊蟲肆虐,特別是雨後的蚊子更肆無忌憚,人們都知道蚊蟲易傳播腦炎,而對另一種因蚊蟲叮咬的疾病如瘧疾多容易忽略。應在本病還沒有流行前加強防範,注意預防是非常必要的。
3.保護易感人群
對高瘧區與暴發流行區的人群和流行地區的非疫區外來人群可予以預防性服藥,一般自進入瘧區前2周開始服藥,持續到離開瘧區6~8周。下列藥物可根據條件酌情選用。
(1)乙胺嘧啶:劑型為每片6.25毫克,每次4片,每周1次;或每次8片,每2周1次。長期服用可導致巨細胞性貧血,還可產生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