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克鎮大捷
獨立戰爭後期,美國在軍事上處於有利地位。1781年5月,一支英軍在康華利的指揮下侵入弗吉尼亞。8月,當康華利的部隊攻下約克鎮、準備在這裏鞏固陣地的時候,華盛頓親自率軍從北方趕到,在法軍的配合下,從海陸兩麵包圍了康華利率領的英軍主力。1781年10月19日,陷入重圍並且失去外援的康華利被迫向華盛頓投降,這表明英軍主力在整個北美大陸上的瓦解。約克鎮大捷標誌著北美獨立戰爭結束。
《巴黎和約》
1781年10月,英軍在約克鎮投降的消息傳到倫敦後,英國出現了要求停戰的呼聲。英國議會經過長期爭論,於1782年3月5日通過了停戰決定。同年10月,美國派本傑明·富蘭克林、約翰·傑伊、約翰·亞當斯三人到巴黎同英國談判。11月,英美簽訂和約草案。1783年9月3日,美英兩國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地為美國領土。這是美國人民通過長期的民族解放戰爭取得的勝利成果,美國於是成為美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
北美獨立戰爭的意義
北美獨立戰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曆史意義。首先,對於美國自身來說,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解放,建立起獨立自主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次,這次戰爭的勝利直接刺激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有力地推動了18世紀末歐洲的反封建革命運動。最後,美國以弱勝強,極大地鼓舞了拉丁美洲和其他殖民地人民獨立運動的信心,為他們的民族解放運動提供了寶貴的鬥爭經驗。
建立聯邦政府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後,大資產階級對1777年通過的《邦聯條例》感到不滿。1786年,謝斯起義使包括南方種植園主在內的所有統治集團大為震動。他們一致要求廢除《邦聯條例》,製定新憲法,以加強國家機器。1787年5月25日,製定憲法的會議在費城召開了。經過幾個月的討論,會議最終製定出一部主要體現大資產階級、大種植園主意願和要求的新憲法——《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即《1787年憲法》。
《邦聯條例》
1777年11月15日,大陸會議通過《邦聯條例》,自1781年開始實施。它是美利堅民族從分散走向統一過程中的第一部基本法,是美國獨立戰爭推動的結果。它把實際上由13個獨立殖民地組成的、名為國家實為反英政治軍事同盟用法律手段固定下來,為美利堅民族實現真正的政治統一奠定了基礎。但是在《邦聯條例》下各州各自為政,國家組織鬆散,中央權力極小。保守派、公債持有者以及商人、愛國人士都希望加強中央集權,強化中央權力。
謝斯起義
1786年8月至1787年2月,美國馬薩諸塞州爆發農民起義,領導者是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立過戰功的退伍陸軍上尉謝斯。獨立戰爭使資產階級大發橫財,人民的生活卻更加貧困。1786年8月,馬薩諸塞州數百名武裝的農民組成起義隊伍,在謝斯的領導下從康科德向波士頓進軍,提出平均財產權的綱領以及廢除一切債務、廢除迫害人民的法院和法令的主張。起義軍在遭到政府軍鎮壓後分散到各地,繼續堅持遊擊戰。12月,起義軍人數發展到1.5萬,占領了馬薩諸塞州許多小城市。
1787年1月,謝斯率起義軍進攻斯普林菲爾德的軍械庫受挫後,遭到大批政府軍圍攻。2月,起義軍被誘騙進行談判,卻遭到突然襲擊,損失慘重。不久,謝斯被捕並被判處死刑。但政府在人民的廣泛抗議下,不得不降低人頭稅和財產稅,停止監禁債務人,並於1788年6月13日宣布赦免謝斯。
《1787年憲法》
1787年5月,美國13個州的代表在費城召開製憲會議。同年9月15日,製憲會議通過《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即《1787年憲法》。憲法原文由序言和7條正文組成。它規定美國實行聯邦製,確定了美國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製衡為原則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其中立法權屬於美國國會,行政權屬於美國總統,司法權屬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它還規定了各州的相互關係和義務等。這部憲法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為世界各國憲法提供了重要範本。它使美國成為一個具有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聯邦製國家,其製度形式為後來許多國家所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