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行星(1 / 2)

再說回陳思昊飄在地球大氣層上空的意識。他現在並未感到任何不適,隻是太空中的光令他的眼睛應接不暇。

但是此時,他望著離得很近的月球,卻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

他在回憶自己學過的有關太陽係的知識,但他發現本來隻記得個大概的那些概念現在都記得特別清楚:太陽係是以恒星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 廣義上,太陽係的領域包括太陽;4顆像地球的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由許多小岩石組成的小行星帶;4顆充滿氣體的類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充滿冰凍小岩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個小天體區。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黃道離散盤麵和太陽圈,和依然屬於假設的奧爾特星雲。

天文學家在太陽係內以天文單位(英文:astronomical unit,簡稱au)來測量距離。1 au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5億千米。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39 au。最常用在測量恒星距離的長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大約相當於63240天文單位。

陳思昊之前得知,星際飛船就停留在奧爾特星雲。直至今日,隻有90377號小行星被認為可能是奧爾特星雲的天體,其軌道介乎76至850個天文單位之間,比預計的軌道接近太陽,有可能來自奧爾特星雲內層。那就是說奧爾特星雲離太陽的距離最短就是76個天文單位,那麼距離地球最短就是75個天文單位。

粗略地估算一下,這麼長的距離光要走多久?光從太陽到地球大概8分鍾,也就是說光走完一個天文單位的時長就差不多是8分鍾。那麼75個天文單位的話,光就要走差不多600分鍾,也就是10個小時。這還是隻是最短距離,比它長的距離還可以拉伸十多倍長。

好,現在姑且假設那艘星際飛船就在奧爾特星雲邊緣,距離地球是75個天文單位。然而,以光的速度到達都要至少10個小時。他陳思昊速度能有多快?剛才在地麵上飄就費了不少時間,怎麼著也好幾個小時吧。那眼下在這真空環境中,速度會不會快一點?

陳思昊之所以有這樣的疑慮,是因為他早就知道“意識混沌”狀態隻能持續24個小時,等時間一到,他就會蘇醒,他的意識也就不在這太空裏了。那也就是說,如果他想要在奧爾特星雲見到那艘星際戰艦,他這個意識體的速度就絕對慢不得。剛才在地麵上似乎是飄了4個小時,那就還剩整整20個小時。20個小時的話,就算自身速度能達到光速的一半,等到達奧爾特星雲的邊緣時間也到了。然而從“第三類接觸”絕密文件中可以得知,所有“混血者”的意識都是在奧爾特星雲停留了很長時間的。那這就奇怪了,意識體的速度能達到光速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嗎?或者幹脆與光速平齊?甚至超越光速?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單純的超越光速在已知宇宙內是絕對不可能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之中包括兩條基本原理,第一條就是在任何慣性參考係中,自然規律都相同,稱為相對性原理;第二條便是:在任何慣性係中,真空光速c都相同,即光速不變原理。由第二條可以推出一個重要結論,那就是:任何物體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

不過,想辦法避開這個結論應該還是有可能的。首先,陳思昊現在這個意識體到底算不算物體?另外,驅使這個意識體上升的動力源又從何而來?

然而,出乎陳思昊意料的是,所有的困惑很快就有了解答。當他最終脫離開了地球的引力圈,到達地球與月球的拉格朗日點時,神跡出現了。

他的這個意識體瞬間成了粉末狀,不對,說是粉末狀還不夠貼切,因為粉末沒有那麼小,他現在的狀態可以說是意識分裂成了數以億計的原子。隨後沒一會兒,他的意識體原子微粒又重新組合成了一個他。此時他已然出現在了月球上空。

“我勒個去!我這是經曆了什麼?”陳思昊驚魂未定,不住地拍打著胸口。

他低下頭去看,赫然發現,自己所在的地方居然是月球的背麵!雖然沒著陸,但他就在月球表麵上空。什麼時候看月亮最大?當然是你在月球上的時候。

他注視著月球表麵那些環形山,若有所思。

環形山(又叫做月坑)是月球表麵的顯著特征,幾乎布滿了整個月球表麵。它們近似於圓形,與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很相似。

陳思昊知道環形山名稱都是人名,但他目前一個也認不出來。要想知道清楚,肯定得先知道月球的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