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可能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麼在地外文明造訪時,要去算什麼科技和軍事實力,這不是氣勢洶洶地準備打仗嗎?人家剛來就對他們劍拔弩張,總不太好吧,萬一他們是來和地球文明建立平等星際外交關係的呢?這樣豈不是傷了星際文明之間的和氣?毫無疑問,說的有道理。但是——
在沒有弄清楚對方目的之前,盡可能拿出自己最大的科技和軍事實力難道不應該嗎?我們地球人當然是可以抱著最大的善意去和造訪的地外文明進行友好交流的,沒準還真的能在兩顆天體之間建立良好的星際合作夥伴關係。可是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地球文明目前來說,在宇宙中還特別弱。我們可以用一個著名的指數來進行表述:這就是卡爾達肖夫指數。
“卡爾達肖夫指數”又稱“文明發展水平指數”,它是一般的分類文明的發展水平。這是首次在1964年由前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提出。其規模有三個指定的類稱為i型,ii型和iii型。這些都是基於大量的可用能源的文明已在其處置,以及一定程度的空間殖民化。從總體上看,一個i型文明即已掌握其所在星球的資源,iii型的文明則已掌握其所在恒星係的恒星資源,iii型的就是已掌握其所在星係的資源。宇宙學家使用卡爾達肖夫指數來預測未來的技術進步和域外文明。目前,現代人類甚至沒有跨入這三種文明形態的任何一種,人類文明現在的指數還差不多是在0.73倍i級。i型等級的文明所掌握的科學技術可以完全掌控他們星球上的一切可利用資源,以及一切事物;其是星球上的絕對主宰者,可以隨心所欲的控製天氣、河流、土地、其它生物、海洋甚至地殼內物質的變化、興衰。可以說,在他們的星球上他們無所不能。
這個指數幫我們分析出了我們地球文明和宇宙中那些大神級文明的差距。想想就能明白,地球文明現在可以說才是剛剛發展起來,目前人類親自去過的地外天體還僅僅隻是地球的衛星月球,機器到達的最遠的天體還僅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另外目前離地球最遠的人造探測器“旅行者1號”在飛了三十多年後才剛剛飛出太陽係。
可以想見,當地外文明造訪地球時,我們得多麼警惕他們。即使來造訪的也隻是一個“旅行者1號”一樣的人造衛星,我們也絲毫不能放輕鬆。因為我們無法得知這個飛行器在宇宙中飛了有多久才到達的地球,如果它飛得足夠久的話,那發射它來的那個天體上的文明則有可能已經成為了i型文明甚至ii型文明。那麼如果他們的人造衛星將地球的消息傳送了回去,那他們知道後,完全可以派代表來地球。觀測、交談、消滅。對於他們來說,我們還太落後,可能都還沒有和他們建立星際外交的資格。
另外,如果前來的就是開著星際戰艦的地外文明,毫無疑問更加得警惕了。他們的科學和軍事技術遠遠超過我們,甚至會有許多是以我們的認知水平完全無法解釋的。對於這樣的地外文明而言,無論他們的目的為何,在他們麵前我們都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因此,基於“團結就是力量”的古樸理念,地球反內戰聯盟倡導全球各個國家再不發生戰爭。因為在地外文明麵前,整個地球人類都是一家人。各個國家間聯合起來,集合最優勢的科技和軍事實力,應該還是能與地外文明對峙對峙的。可能有人會嗤之以鼻,既然水平懸殊,那地球文明還有必要集中所以科技和軍事的優勢嗎?反正打起來肯定打不贏。然而地球反內戰聯盟卻義無反顧地為著這個目的奮鬥著,雖然人類目前的科技軍事實力和地外文明相比不堪一擊,戰勝對方的幾率可能是0.001%,但是聯盟執著地要盡全力把這個概率提升,哪怕隻是提升到1%。做點什麼總比什麼都不做好。打不贏雖然可能是注定的結果,但隻要我們真正努力了,總比混吃等死的好。那樣,人類文明即使遭到毀滅,也在宇宙間留下了尊嚴。
以上這些陳思昊都諳熟於心,這倒不是因為他有多熱愛宇宙學、天文學,而是他曾經和一個地外文明之間有過一段不解之緣。這就要說到一年前那一連串事了,說實話,陳思昊總想把那段經曆當做夢一樣給忘掉。隻可惜從未如願,反而因為它而導致自己經常晚上做奇詭的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年前到底發生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