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定了《資源保護與回收法》,對固體廢物管理、資源回收、資源保護等方麵的技術研究、係統建設及運行、發展規劃等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加利福尼亞、緬因、紐約等10個州先後出台了包裝用品的回收押金製度。日本在《再生資源法》、《節能與再生資源支援法》、《包裝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專門列有條款,以促進製造商簡化包裝,並明確製造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各自的回收利用義務。德國在《循環經濟法》中明確規定,誰製造、銷售、消費包裝物品,誰就有避免產生、回收利用和處置廢物的義務。德國的《包裝條例》將回收、利用、處置廢舊包裝材料的義務與生產、銷售、消費該商品的權利掛鉤,把回收、利用、處置的義務分解落實到商品及其包裝材料的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細微環節,因而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效性。近年來,一些國家大力開展3R運動:即要求做到廢塑料的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國家,由於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汙染”。

研究開發降解塑料也是消除“白色汙染”的一個重要途徑。降解塑料具有與普通塑料同樣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廢棄後,其化學結構可以在某些條件下發生變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較小的分子,最後,被自然環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類: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雙降解塑料。但是現在許多降解塑料並非100%降解,隻是把塑料變為塑料碎片。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還遠遠沒有得到大規模使用,開發使用降解塑料也隻能作為解決白色汙染的輔助措施。

此外,加強環保宣傳,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汙染”及其他各種形式汙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製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綠色小貼士:選擇塑料食品袋時的注意事項

為有效降低使用塑料製品的危害,在選擇和使用塑料食品袋或一次性餐盒時要慎選慎用。

(1)購買熟食、點心等直接入口的食物時,最好自帶餐具或標準塑料食品袋。購買標準塑料食品袋,最好到正規的商場(店)購買知名品牌的產品,產品的外包裝袋上要有中文標誌,標有廠名、廠址和執行標準,並在明顯處注明“食品用”字樣。同時,冰箱裏的冷藏、冷凍食品也應該用保鮮膜或保鮮袋,不要用普通的塑料袋代替。

(2)禁用彩色塑料袋直接盛裝食品。因為塑料袋染色的顏料滲透性較強,遇油和遇熱時容易使顏料中的化學成分滲出。另外,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製品存放含油、含酒精類食品及溫度超過50℃的食品,否則袋中的鉛會溶入食品中。塑料袋還會釋放有毒氣體,侵入到食品當中。

(3)消費者可以用以下方法辨別塑料食品袋是否有危害:一般無害的塑料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無色透明狀,有柔韌性,手摸時有潤滑感,表麵似有蠟,遇明火易燃,離火後仍能繼續燃燒,無異味。而有害的塑料袋顏色混濁或呈淡黃色,手感發粘,燃燒有異味。另外,如把塑料袋置於水中並按入水底,無害塑料袋比重比水小,可浮出水麵,有害塑料袋比重比水大,則會下沉;無害塑料袋氣味很弱或沒有異味,有害塑料袋有一股難聞的氣味;用力一抖,無害塑料袋發聲清脆,有害塑料袋則聲音悶澀。

(4)真正的環保餐盒應該是顏色、質地均勻,手感好,強度高,不易撕裂,盛冷熱食品時沒有異味散發,易於回收利用和降解。而假冒的環保餐盒摸起來軟綿綿,輕輕一撕就會破裂,且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