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追問——戰爭汙染
一場戰爭過後,多少人流離失所,多少人承受喪失親人之痛。一場戰爭可以在幾秒鍾的時間裏毀掉一個國家數十年的建設成果。但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戰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時,便發現戰爭的惡果遠遠不止如此。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對環境的汙染可以在它結束以後持續幾十年,要恢複到戰爭前環境的狀態可能需要一百年以上。
戰爭使得海岸線線受到嚴重汙染
戰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轟炸釋放出的大量的化學物質所造成的化學汙染、使用核武器所造成的核汙染、飛行器噴射大量氣體造成的大氣汙染、攻擊地麵目標而造成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所引發的汙染,等等。
炮火中的環境
化學武器對環境的影響
化學武器是以毒劑的毒害作用殺傷有生力量的武器。目前外軍列裝的有化學炮彈、化學航空炸彈、化學火箭彈、導彈化學彈頭、化學地雷、化學航空布灑器,以及其他化學毒劑施放器材等。由於作戰方式和各國戰場環境的不同,化學武器也因其特點的不同,形成各自所需求的裝備特點,隻要戰爭的作戰雙方有其使用構想,化學戰的危險無時不在。
化學武器問世以來,一直遭到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反對。國際社會為禁止化學武器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大批的化學武器尚未銷毀,而且恐怖分子利用化學毒劑恐怖襲擊的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如東京地鐵沙林事件。化學戰襲擊,不僅造成人員與動物大量死亡,造成大麵積的染毒區和毒劑雲團傳播地帶,還會造成空氣、水源、設施等染毒。如果使用植物殺傷劑,還能造成森林、植被、農作物的大量毀滅,從而破壞生態平衡,破壞生物鏈,影響整個地球的環境,導致人與自然的嚴重失衡。
核武器使用對環境的影響
核武器除具備普通炸彈的破壞效應之外,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電磁脈衝等是核武器區別於常規武器的五大破壞因素。在科學界,提出了更具毀滅性也更為恐怖的第六大效能,那就是核冬天——對地球氣候的改變。
核冬天,是科學家們假設在一場大規模的全麵核戰爭中,由於核彈的爆炸在短時間內產生的數百億噸的塵埃和煙雲把地球團團地籠罩起來,隔斷陽光照射,引起內陸和海洋氣溫驟降,造成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不見天日的黑暗和極度嚴寒,這種惡劣的氣候使植被的光合作用中斷,導致各種動物、植物的死亡和枯萎,其中也包括人類。核冬天將造成嚴重的後果是:①莊稼無收,植物難存。在遭到核打擊後,覆蓋地球和海洋的植物要恢複到正常水平需要數年或更長時間;②陸地上的動物難以活命;③海洋生物銳減;④“生物圈”遭破壞,人類將遭受滅絕的威脅。相關鏈接:用蘑菇醫治戰爭汙染。
蘇格蘭科學家通過一項研究發現,普通蘑菇可以消除貧鈾彈對環境、水源、土壤、生物和人體的危害。據從事此項研究的科學家們表示,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可用於消除巴爾幹和伊拉克戰爭的後遺症,因為在之前的巴爾幹和伊拉克戰爭中,北約對上述國家和地區都使用了貧鈾彈。
科學家們解釋稱,普通蘑菇能夠“封鎖”貧鈾彈中的有害物質進入食物鏈並對動植物以及水源造成汙染。蘑菇具有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特性:它能夠有效促使自然環境中的金屬和礦物質發生轉變。作為一種可以與高等植物共生的菌類,蘑菇可以將貧鈾粒子轉化為磷酸鹽類化合物。我們知道,貧鈾盡管不會產生太大的輻射危害,但它具有很強的毒性,能夠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危害。具體原理是這樣的:首先,鈾粒子表麵經常形成一層酸性薄膜,它可以加速鈾自身的鏽蝕和增加薄膜內部的濕度,這就為蘑菇的萌發和生長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同時蘑菇產生的酸性物質又加速了鈾自身的鏽蝕進程,這樣就促使鈾最終轉化成為磷化物。專家們稱,這一進程對於恢複遭貧鈾彈打擊地區的土壤是非常有意義的。
關愛地球,拒絕戰爭
戰爭不僅不能解決問題,相反還會引發出一係列更嚴重的環境和社會問題。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實施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我們隻有一個地球,隻有全世界的人民共同參與環境保護事業,重新審視自己的社會、政治、經濟行為,深刻反思傳統的發展觀、價值觀、環境觀、戰爭觀,才能實施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要理性地探索新世紀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尋求一條既能保證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又能維護生態良性循環的全新發展道路。我們衷心地希望各個國家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相互之間的衝突,尊重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人民的意願,促進整個世界公正、公平、可持續的發展。相關鏈接:《Heal The World》——一首歌頌和平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