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土壤汙染與人類健康(3)(2 / 3)

1.科學地進行汙水灌溉

工業廢水種類繁多,成分複雜,有些工廠排出的廢水可能是無害的,但與其他工廠排出的廢水混合後,就有可能變成有毒的廢水。因此在利用廢水灌溉農田之前,應按照《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規定的標準進行淨化處理,這樣既利用了汙水,又避免了對土壤的汙染。

2.合理使用農藥

合理使用農藥,不僅可以減少對土壤的汙染,還能經濟有效地消滅病、蟲、草害,發揮農藥的積極效能。在生產中,不僅要控製化學農藥的用量、使用範圍、噴施次數和噴施時間,提高噴灑技術,還要改進農藥劑型,嚴格限製劇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重視低毒、低殘留農藥的開發與生產。

3.合理施用化肥

根據土壤的特性、氣候狀況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特點,配方施肥,嚴格控製有毒化肥的使用範圍和用量。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可增強土壤膠體對重金屬和農藥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雜苯除草劑及某些農藥,腐殖質能促進鎘的沉澱等。同時,增加有機肥還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動條件,加速生物降解過程。

4.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

加強環境立法和管理,如日本根據土壤汙染立法,對特定有害物鎘、銅、砷,凡符合規定條件的,即定為治理區,需由當地政府采取治理措施。

二、汙染土壤的修複

土壤汙染防治的第二個方麵是對汙染土壤的修複,一般采取下列措施:

1.改革耕作製度

土壤中汙染物的危害程度常與土壤性質密切相關。如有機氯農藥在旱作土壤中的殘留期可長達數年,而在水田中嫌氧微生物群體的作用下,隻需2-3個月即可基本消失;在水田中鎘離子易形成難溶性化合物而減輕毒害;砷則相反,在水田中可形成比砷酸毒性更強的亞砷酸。因而可根據這些作用原理調整耕作製度,以減輕土壤汙染的危害。

2.合理利用汙染土地

嚴重汙染的土壤可改種非食用經濟作物或經濟林木,以減少食品汙染。

3.對汙染土壤進行改良

施用石灰、磷酸鹽、氧化鐵等化學改良劑,可減輕土壤中重金屬的毒害。采用稀酸和氯化鐵處理土壤可加速排除土壤中的重金屬,但具體實施時要防止汙染地下水。客土或深埋等工程措施,是快速和較徹底地治理土壤汙染的方法,但工程量較大。各種改良土壤汙染的方法目前已經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且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係統。

三、汙染土壤修複技術

目前,世界各國對土壤重金屬汙染修複技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具體有如下幾種修複措施:

1.農業生態修複

農業生態修複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農藝修複措施。包括改變耕作製度,調整作物品種,種植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選擇能降低土壤重金屬汙染的化肥,或增施能夠固定重金屬的有機肥等措施,來降低土壤重金屬汙染。二是生態修複。通過調節諸如土壤水分、土壤養分、土壤酸堿度和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及氣溫、濕度等生態因子,實現對汙染物所處環境介質的調控。

2.生物修複

生物修複是利用生物技術治理汙染土壤的一種新方法。利用生物削減、淨化土壤中的重金屬或降低重金屬毒性。由於該方法效果好,易於操作,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汙染土壤修複研究的熱點。

植物修複技術是一種利用自然生長或遺傳培育植物修複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技術。根據其作用過程和機理,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植物修複技術可分為植物提取、植物揮發和植物穩定三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