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土壤汙染與人類健康(3)(1 / 3)

二、陝西省龍嶺村癌症現象

陝西省華縣瓜坡鎮龍嶺村是一個獨立的自然村,位於華縣縣城8000米外一個形似龍脊的土峁上。自1974年村上發現第一例食道癌患者至今,該村共死亡55人,其中30人死於癌症,其餘人死於肺心病、腦血管病等,無一例自然死亡。全村人口從154人銳減至77人,癌病患者和死亡人數連年增多,且呈年輕化。龍嶺村幾十年來被癌魔籠罩,最終發現該村的土壤汙染十分嚴重。

在龍嶺村西北方4000米遠是陝西化肥廠和複合化肥廠,西北風將工廠散播的懸浮顆粒汙染物吹到龍嶺村,使全村空氣、水、耕植地、非耕植地以及室內用地、糧食作物等都受到了鉛、鉻、砷、銅、鋅、鎳、錳、磷等的汙染。當地生產的麵粉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1.6倍,屬重汙染;鉻超出國家標準2.98倍,屬嚴重汙染;芹菜中鎘、鉛、汞、砷、鉻都超標,其中汞高出國家標準16倍、鉛高出國家標準83.5倍,屬特級汙染;中藥柴胡中鎘、鉛、汞、砷、鉻都超標,其中鉛高出國家標準91.5倍;豆角葉中鉛高出國家標準191倍;核桃中鉻高出國家標準2.9倍;油菜子中鉛高出國家標準75倍。

三、沈撫灌渠鬧出的“笑話”

建於1961年的沈撫灌渠,總投資5000多萬元,全長近百千米,流經沈陽和撫順兩市4個縣區的11個鄉鎮。當初建渠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沈、撫兩市沿渾河的水源,主要將撫順的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引出。

當時人們驚喜地發現,灌渠流域內的農作物長勢好、且產量高,灌溉麵積15萬畝,受益人口達20餘萬,人們稱譽灌渠為“大米河”。這對於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糧食匱乏的中國而言,沈撫灌渠成為利用汙水“變廢為寶”灌溉農田的典型。據專家分析,當初的沈撫灌渠所接納的主要是生活汙水,而幾家石油企業排出的含氨、氮等成分的廢水,其功效相當於施用化肥。

隨著工業的迅猛發展和人口的劇增,灌渠內各種汙染物的長年積澱,使沈撫灌渠的水質日趨惡化。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的多年跟蹤調查表明,沈撫灌渠水體嚴重汙染,已導致沿岸土壤中毒、農作物大幅度減產且汙染物殘留量較大。而遼寧省衛生防疫部門的一份報告明白無誤地顯示,沈撫灌渠流域地區的人群與清水地區的人群相比,患病率、患絕症率和死亡率及畸胎率,均明顯高出一倍多。

當時沈撫灌渠作為汙灌的典型,曾向全國推廣,甚至還要到聯合國去介紹經驗。現在想想,幸好當初沒去,否則還不成了笑話。

還人類一片淨土

土壤汙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汙染和對已汙染土壤進行改良、治理的活動。土壤保護應以預防為主。預防的重點應放在對各種汙染源排放進行濃度和總量控製;對農業用水進行經常性監測、監督,使之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合理施用化肥、農藥,慎重使用下水汙泥、河泥、塘泥;利用城市汙水灌溉,必須進行淨化處理;推廣病蟲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以及整治礦山防止礦毒汙染等。改良治理方麵,因重金屬汙染者可采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學改良劑,以及改變土壤的氧化還原條件使重金屬轉變為難溶物質,降低其活性;對有機汙染物如三氯乙醛可采用鬆土、施加堿性肥料、翻耕曬壟、灌水衝洗等措施加以治理。

一、防止土壤遭受汙染

土壤汙染防治的第一個方麵是在源頭上進行控製,即有效地降低汙染物的排放,這主要有賴於國家環境政策與法規的不斷完善和工礦企業技術革新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