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土壤汙染與人類健康(2)(1 / 2)

1.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後性

大氣汙染、水汙染和廢棄物汙染等問題一般都比較直觀,通過感官就能發現。而土壤汙染則不同,它就像一個看不見的隱形殺手,具有隱蔽性和滯後性,它需要通過土壤樣品分析化驗、農作物殘留檢測才能確定,甚至通過研究對人畜健康狀況的影響才能確定。這種隱蔽性又使其對人或牲畜健康的影響往往在汙染發生後很長時間才能發現。因此,土壤汙染從產生汙染到出現問題通常會滯後較長的時間。如日本的“痛痛病”經過了10-20年之後才被人們所認識。

2.土壤汙染的累積性

汙染物質在大氣和水體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遷移。這使得汙染物質在土壤中並不像在大氣和水體中那樣容易擴散和稀釋,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斷積累而超標,同時也使土壤汙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3.土壤汙染具有不可逆轉性

重金屬對土壤的汙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許多有機化學物質的汙染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屬汙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時間才能夠恢複。

4.土壤汙染很難治理

如果大氣和水體受到汙染,切斷汙染源之後通過稀釋作用和自淨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汙染問題不斷逆轉,但是積累在汙染土壤中的難降解汙染物則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淨化作用來消除。

土壤汙染一旦發生,僅僅依靠切斷汙染源的方法則往往很難恢複,有時要靠換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決問題,其他治理技術可能見效較慢。因此,治理汙染土壤通常成本較高、治理周期較長。鑒於土壤汙染難於治理,而土壤汙染問題的產生又具有明顯的隱蔽性和滯後性等特點,因此土壤汙染問題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視。

三、土壤汙染的一般危害

土壤汙染的危害性還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認識。土壤汙染的一般危害包括破壞土壤的生態環境、造成經濟損失、汙染大氣與水。

1.土壤汙染對土壤生態的破壞

化肥引起的土壤汙染是使土壤物理性質惡化、土壤膠體分散、結構破壞和土壤質地板結,還可使土壤酸化。土壤本身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陽光、空氣、水的作用下,微生物將土壤中的有機物降解,變成可被植物當做肥料吸收利用的腐殖質。如果土壤板結、膠體破壞,使土壤固水功能喪失,土壤沙化,使微生物失去生存環境,或土壤酸化、鹽堿化,均會影響到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從而破壞了土壤原有的生態結構和平衡,使其功能受損。

2.土壤汙染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許多人,包括一些領導,隻注意到了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卻沒有注意到它們對環境破壞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土壤汙染使土壤功能損害,土地沙化,導致糧食減產,甚至絕收。我國每年僅因土壤重金屬汙染造成的糧食減產就達1000多萬噸,每年被重金屬汙染的糧食多達1200萬噸,共約合人民幣200億元。如我國遼寧沈陽張士灌區由於長期引用工業廢水灌溉,導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為耕地,隻能改作他用。

土壤汙染是工業化的副產品。可以說所有的汙染源都來源於工業生產。據報道,目前我國受鎘、砷、鉻等重金屬汙染的耕地麵積近3億畝,其中“三廢”汙染耕地1.5億畝,因固體廢棄物堆放占用和毀損農田麵積達200萬畝以上;受到大氣汙染的耕地達8000萬畝以上;汙水灌溉農田麵積占全國總灌溉麵積的7.3%;遭受農藥汙染的農田麵積達1.4億畝,平均每公頃施用農藥約14千克,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而有效率卻隻有30%,大量農藥流失進入大氣、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土壤中的農藥殘留量逐年增加。

3.土壤汙染導致大氣和水的汙染

汙染的土壤表土會在風力或水力的作用下進入大氣和水體中,導致大氣、地表水、地下水汙染,帶來其他次生生態環境問題。如城市人口密度大,表土的汙染物質可以隨揚塵通過呼吸係統進入人體,影響健康。另外,土壤中的汙染物會通過降水等逐漸轉移到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汙染。上海川沙汙灌區的地下水中就檢測出了氟、汞、鎘、砷等重金屬;成都市郊有的農村水井也因土壤汙染導致井水中的汞、鉻、酚、氰等汙染物超標。

四、土壤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當土壤中含有害物質過多,超過土壤的自淨能力,就會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微生物活動受到抑製,有害物質或其分解產物在土壤中逐漸積累,通過“土壤→植物→人體”,或通過“土壤→水→人體”間接被人體吸收,達到危害人類健康的程度。土壤汙染對健康的危害依據汙染物的不同而不同。

施用人畜糞便做肥料造成土壤汙染,主要是對其處理不夠,其中的寄生蟲、病菌和病毒帶入土中,可影響作物生長和人體健康。另外動物和人的屍體,尤其是病死後直接土葬,可導致屍體中病菌汙染土壤。汙染土壤中的寄生蟲、病菌和病毒可附著在蔬菜上而被吃入人體,人們也可通過接觸汙染土壤而染病。有研究表明,致病微生物在土壤中可以存活相當長的時間,如霍亂弧菌可存活8-60天,痢疾杆菌可存活22-142天,沙門氏菌可存活70天,而寄生蟲卵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則更長,如蛔蟲卵可存活2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