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人際環境與健康(2)(2 / 2)

獲得良好的人際環境

良好的人際環境有利於個人的健康,也是順利進行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所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通過家庭、自我、社會等的共同努力,讓青少年獲得良好的人際環境非常重要。

一、讓孩子脫離抑鬱

家庭應該是孩子娛樂放鬆、宣泄減壓、調適心理的“心靈港灣”,父母也應該是孩子最好的心理谘詢師,是讓孩子遠離抑鬱最好的醫生。

1.營造溫馨民主的家庭氣氛。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家庭凝聚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持久動力。父母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情緒,尊重孩子,順暢地和孩子溝通,為孩子創造一個親密、融洽、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體會到家裏的溫暖感和安全感。

2.學習教育要有度。父母應適量給孩子一些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不要過度縱容孩子或是太過苛求,應根據孩子自身的能力和興趣來培養他們。

3.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父母自己應真誠待人,並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教會孩子與他人融洽相處,多組織孩子間的情感交流活動,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和樂觀寬容的性格,享受友情的溫暖。

4.生活不宜過分優裕。物質生活的奢華反而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貪得無厭的心理,而對物質的追求往往又難以自我滿足,因此貪婪者大多不快樂。

5.完善人格,培養抗壓能力。父母應多發現孩子的長處並恰當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並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與應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在困境中尋找精神寄托,如參加運動、遊戲、聊天等等。

6.如果孩子已經出現抑鬱症狀,這時父母要給予孩子適時的積極暗示,教導孩子理智調節自己的情緒,糾正認識上的偏差;尋找一些令孩子開心或是振奮的事情,讓愉快的活動占據孩子的時間,用積極的情緒來抵消消極的情緒;教導孩子學會適當的發泄,比如通過傾訴、哭泣、寫日記、運動等把不愉快的情緒釋放出來,使心情平靜;引導孩子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使孩子有方向感,實行目標激勵。另外,可及時找心理專家谘詢,予以積極的治療。

二、培養良好人際環境的途徑

隻有通過不斷地改善自己,才能獲得良好的人際環境,進而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那麼,如何才能獲得良好的人際環境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容忍別人和我們的差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隻有學會包容別人,才能在心理上對別人不存在抵抗。

其次,我們要試著主動和人交往。隻有主動交往,我們才能獲取更多的朋友資源,在這些人中,可能有些人會成為我們的知己、密友。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可以有朋友的幫助;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有朋友的傾聽、開導和指點,使心理問題及時得到化解,使不良的心情很快恢複正常;當我們有快樂的時候,有朋友和我們分享,我們會感到更加快樂。

再次,要與身邊的人形成融洽的關係。與家人建立平等融洽的家庭關係,這樣就會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它能讓人有一種安全感。和父母出現衝突時,要學習溝通的藝術,要學會理解自己的父母。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有時隻是方式不當,如果我們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困境和需要,就會得到家人的幫助。在學校裏,要學會融入團體,培養集體榮譽感,和同學搞好團結,相互理解、相互幫助。融洽的同學關係會增加我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最後,遇到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時要找專家谘詢和治療。當你實在困惑,又難以找人傾訴,或者朋友、家人都無能為力的時候,學會去進行心理谘詢,它會幫助你認識自己,促進自我成長,從而增強自己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很多人對心理谘詢有誤解,認為去做谘詢的都有精神問題。實際上,心理谘詢是一種幫助人的職業,它幫助人們解決和排解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困難和苦惱,使人們更好地適應生活,這不僅有利於更好地解決問題,而且有利於心理健康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