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中年婦女,每當聽到別人、甚至是電視裏說到房子之類的東西,她就會出現頭暈、呼吸困難、全身乏力,其程度嚴重到自己一個人無法起床。後來,即便沒有房子做刺激,隻要她自己一想到房子,也可能發作,根本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她和家人都很痛苦。她患的是一種叫“癔症”的神經症。其原因在於,她和她的妹妹因為分房子的事情鬧得很不開心,並且她最終也作了讓步,但她妹妹並不感謝她,相反,還處處看她不順眼。還有一個男性,因為長期和領導不和,一天到晚想著如何對付這位領導,結果最終發展成了“偏執型精神分裂症”。
緊張的人際關係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實驗證實,人在情緒平穩時,內分泌活動也處於平穩狀態。人際關係緊張時,隨著情緒的劇烈波動,血液和尿中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含量明顯升高。腎上腺素可使神經係統興奮,並與心髒、血管和其他器官有密切關係。兒茶酚胺的增高可促使血脂增高,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形成動脈硬化。大量的兒茶酚胺還會促使血小板聚集,阻塞小動脈,致使心肌梗死。所以,劇烈的情緒改變,往往使冠心病、心肌梗死突然發作。長期處在緊張的人際關係中,可促使血壓調節機能失調,引起高血壓。
緊張的人際關係導致免疫力下降。比如夫妻不和,經常吵架,就必定給雙方帶來許多精神痛苦,慢性應激引起糖皮質激素升高,而糖皮質激素具有抑製免疫的作用,從而會降低機體免疫水平。免疫功能的降低,可以導致感染增加,甚至引起癌症。美國心理學家卡西波曾經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同住一個宿舍的大學生彼此關係緊張時,就很容易患感冒,看病的人次也明顯增多,而彼此關係融洽時卻無此種現象。《紅樓夢》裏的林黛玉為什麼總是病兮兮的呢,不僅僅是她患了肺結核,同時也是因為她自命清高、自憐和處在不良的人際環境中。在開始,有老奶奶和寶玉向著她,當寶玉一結婚,她周遭就無所依靠,加速了她的死亡。
緊張的人際關係導致內分泌失調。人在緊張狀態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引起胰島素相對不足而出現糖代謝障礙導致糖尿病。婦女長期處在緊張狀態,引起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從而出現排卵機能異常、月經紊亂、痛經等現象,抑鬱的時候還可出現月經停止。
緊張的人際關係還可以導致迷走神經興奮失調,引起消化不良、胃潰瘍等,也可以使糖皮質激素升高,引發應激性潰瘍。
由此可知,無論青少年還是中老年人,都不能在孤獨和封閉的狀態下生活,應當力求搞好各種人際關係,各種人際關係處理得越好,越有利於提高工作學習質量和生活質量,也越有利於延年益壽。
三、孤獨寂寞不利於健康
美國《科學》雜誌曾經說過:“孤立對死亡的影響相當於抽煙、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缺乏運動。”並且指出,孤獨寂寞之害超過吸煙,因為吸煙的死亡係數為1.6,而孤獨寂寞的死亡係數竟然高達2.0。美國科學家曾對100名骨髓移植患者做過研究,發現他們之中凡人際關係良好,能夠得到親友關懷、慰問和支持者,其骨髓移植在2年內的成活率為54%;而沒有親友關懷和支持、孤立無援的患者,其骨髓移植的成活率僅有20%。對老年心髒病患者的研究結果也與此大體相似,有親友慰問和支持的患者,病發後存活1年以上的概率是缺乏支持者的2倍。
每個人都難免遇到一些很糟糕的事情,對於青少年朋友來說,可能是父母不理解、過分嚴厲,或父母不和,甚至離異,學習成績下降,好朋友的誤解,老師不公正的待遇,這時候怎麼辦呢?要想及時解除心理壓力,最好的辦法是向親人或朋友加以傾訴,或去找心理老師疏導。正如《羅賓漢曆險記》一書的主人公曾對他的追隨者所說:“盡情吐露你們的煩憂吧,暢所欲言能解千愁。”遇到很大的心理壓力,隻要人際關係良好,能及時加以傾訴,並能得到親人、朋友的理解、寬慰和支持,也可能不會造成什麼損害或者造成很小的損害;而人際關係不好,根本得不到親人、朋友的寬慰和支持,不僅心裏痛苦,而且也對健康造成損害。
每個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關懷和支持。正如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所言,人伴隨分娩而產生的基本焦慮,隻有依靠他人才能得到緩解,在他人的輕輕拍打、安撫下,他得到了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