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各具特色的能源(2)(1 / 3)

另一特點是在山區所建水電站,地下廠房很多。全國大小水電站約600座中,有200座的發電廠房設在地下,開挖隧道總長度達3000公裏。工程較艱巨,但較經濟,工期較短。

挪威的水電站,國有的占29.1%,市鎮所有的占51.5%,工廠自備和私營的占19.4%。所有水電站都自願聯入地區電網。縱貫全國南北長達1700公裏的全國電網,將中部的國有水電站與南方和北方的地區電網相連,進行統一調度。國家電力局所建輸電設施占90%。挪威的電網還與鄰國相連,相互補充,出入相抵輸出較多。

挪威水能資源的理論蘊藏量為5000億千瓦時/年,技術可開發1700億千瓦時/年,經濟可開發1250億千瓦時/年。現已開發1083億千瓦時/年,還有一定資源可供開發。目前主要對早期所建老水電站進行現代化改造,擴建或重建。

日本有78%水能資源得到利用

1991年底,日本水電裝機容量3912萬千瓦,其中常規水電2091萬千瓦,抽水蓄能1821萬千瓦。常規水電年發電量892億千瓦時,占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1143億千瓦時的78%。

日本所建大型水電站(單站裝機大於25萬千瓦)包括常規水電和抽水蓄能電站共30座,合計裝機1878萬千瓦,占全部水電裝機的48%。

其中已建大型抽水蓄能電站24座,共裝機1684萬千瓦,最大的是新高瀨川電站,為128萬千瓦。

日本所建中小型水電站比較多,共有1700多座,合計2034萬千瓦,占水電裝機的52%。

本世紀初,日本水電裝機將達4450萬千瓦,其中常規水電2150萬千瓦,抽水蓄能2300萬千瓦,2010年的水電裝機擬達5170萬千瓦,其中常規水電2500萬千瓦,抽水蓄能2670萬千瓦。計劃中兩個10年的水電裝機平均年增長率分別為1.6%和1.5%。

中國水能資源居世界第一位

我國的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有6.78億千瓦,年發電量5.92萬億千瓦時,居世界第一位,有美好的開發前景。

到1991年,我國已開發水電裝機容量3788萬千瓦,年發電量1248億千瓦時,占經濟可開發水電發電量的9.9%。2000年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已達9000萬千瓦;2000-2020年再增加9000萬千瓦,到2020年累計達1.8億千瓦;2020-2050年再開發1.1億千瓦,將我國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全部開發出來,達到2.9億千瓦。到那時,我國的水電發電量將雄踞世界首位。

我國水電開發采取大、中、小並舉的方針,重點開發黃河上遊、長江中下遊和紅水河、瀾滄江等。已建成的規模達100萬千瓦以上的有二灘、岩灘、李家峽、澋灣、五強溪等10座水電站。

1993年在國家壓縮基建規模對投資結構進行宏觀調控的情況下,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180萬千瓦)和鬆江河梯級電站(51萬千瓦)列為正式開工項目。1994年電力部建議新開工的項目有八項(在廣西紅水河的龍灘、百龍灘,雲南瀾滄江,廣東廣州,吉林鬆花江豐滿,湖北清江高壩洲,甘肅黃河小峽,安徽淠河響洪旬),共計裝機容量778.4萬千瓦。

此外,還有四項(在湖南沅江淩津灘,福建汀江棉花灘,貴州烏江大衝河洪家渡,四川大渡河支流南椏河)涉及外資(亞洲開發銀行)的工程項目。

青海省還采取多方集資,走股份化道路來開發黃河上遊水電資源。“尼直康”有限責任公司在西寧召開發起人會議。將由國家能源投資公司、中國華水水電開發總公司黃河水電工程公司、西北電力集團、西北勘測設計院和青海省共同投資23.3億元,建設“尼直康”三座(即尼那、直崗拉卡、康揚)中型水電站就是一例。合計裝機容量47萬千瓦,年發電量20.5億千瓦時。

黃河上遊龍(羊峽)、青(銅峽)段,據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1993年補充規劃梯級水電站24-25座,總裝機容量1608萬千瓦,年發電量588億千瓦時。其中已建龍羊峽(128萬千瓦)、劉家峽(116萬千瓦,擬增容至130萬千瓦)、鹽鍋峽(39.6萬千瓦)、八盤峽(18萬千瓦,擬擴建至25.2萬千瓦)、青銅峽(27.2萬千瓦)等五級。

國家能源投資公司,甘肅省與加拿大合作開發大峽(32.5萬千瓦)、小峽(23萬千瓦)、烏金峽(15萬千瓦),再加上青海擬集資開發“尼直康”3座,合計12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667萬千瓦,年發電量267億千瓦時,占黃河上遊梯級規劃發電能力的41%和45%。黃河上遊洪枯調節良好的梯級水電站,在西北電網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長江三峽工程是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供水及發展旅遊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