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各具特色的能源(1)(1 / 3)

未來能源的橋梁——煤炭

煤炭被譽為“工業的食糧”。煤因為渾身烏黑,所以古人稱它為“烏金石”,煤的形成是大自然的造化。

我國勞動人民發現和利用煤炭比歐洲人早1800多年。古人剛發現煤炭時,不是用它來生火,而是以它當墨寫字,據說“煤”字的讀音就是“墨”字變來的。後來,有人看到它與木炭的形態很相像,就試著把它與木炭一同放進火裏燒,果然,黑石頭燒紅了,而且比普通木炭燒得猛烈,燒得持久。從此,人們就挖掘煤炭來代替木炭生火。

地球上的化石燃料的地質總儲量中,煤炭約占80%。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個國家發現了煤炭資源。全世界煤炭地質總儲量為107500億噸標準煤,其中技術經濟可采儲量為10391億噸。90%的地質儲量和60%的技術經濟可采儲量集中在美國、前蘇聯、中國和澳大利亞等國。以現代開采和利用煤炭的速率計算,煤炭資源尚能使用幾百年。

當前世界能源年消耗量中,煤炭仍占。世界能源發展史現正進入一個新時期,石油的黃金時代即將告終,大量增加煤炭的生產和利用已是當務之急。

在各類能源中,今後幾十年內可大量增產和彌補石油不足的能源是煤炭,煤炭成了過渡到本世紀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為主的未來能源的橋梁。

但大規模開發和利用煤炭,將麵臨一係列新問題。例如,露天開采會破壞土地,使礦井地麵塌陷。礦井和選煤廠廢水汙染,煤礦石處理,燒煤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影響氣候等。另外,煤炭給運輸也帶來一些問題。

盡管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石油資源日趨短缺,水電資源開發殆盡,以及環保技術的進步,現代經濟對煤炭的需求仍將增加。據聯合國歐經會預測,世界煤炭的需求和貿易,在今後幾十年中將呈逐漸上升趨勢。全球硬煤的消費量在從2000年至2010年每年平均增長1%(每年增加3000萬噸)。

世界八大產煤國(中國、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波蘭、印度、澳大利亞),在今後的幾十年中仍將生產世界煤炭產量的85%。

煤炭的國際能源戰略地位日益增強的主要原因是亞洲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將比世界其他地區要高,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能源供應的增加。迄今,煤在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能源結構中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未來的5-8年內,韓國、印尼、泰國、印度、中國和中國台灣省等,對煤的需求十分迫切。

在未來100年內,煤炭不可避免地仍將是一種主要能源。我們的任務是尋求更有效的、環境可接受的途徑,使每噸煤發更多的電,減少汙染物的排放總量。煤炭的綜合利用是今後的發展方向,現在世界各國正在執行清潔煤技術計劃,這將是造福人類的偉大舉措。

整潔幹淨的能源——天然氣

天然氣通常指天然氣田、油田伴生氣和煤田伴生氣。早在3000多年以前,在我國古書《易經》中就有關於油氣的記載。

我國古代把天然氣稱作“火井”。據晉朝《華陽同誌》記載,早在秦漢時代,我國不僅已發現了天然氣,而且開始發掘和利用天然氣,如書中記載了在四川以天然氣煮鹽的情景,這比英國(1668年)要早1800年。用天然氣煮鹽,在四川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常規能源中,天然氣是一種幹淨而且開采比較方便的能源。天然氣不但不經加工即可直接作為燃料,供發電、供暖、炊事之用,而且是寶貴的化工原料,用天然氣可以製備上百種化工產品。

以天然氣作為能源的最誘人之處是,用它做燃料有以下好處:生產天然氣的成本比生產煙煤低97%;開采天然氣的勞動生產率比開采煙煤高54倍,比開采原油高5倍;開采和運輸天然氣的投資比開采和運輸原油低4%,比開采運輸煤炭低70%;以天然氣作燃料,可提高用氣的工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降低能耗和產品損耗;將鐵路和航運所用的固體燃料改用氣體燃料,能提高運輸能力,降低費用,提高勞動生產率;天然氣作燃料可簡化生產程序,實現自動化,減輕勞動強度。以天然氣作燃料的最大優點是它在11種能源中對環境汙染和危險度最小,它的廣泛應用可改善衛生條件。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對環境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天然氣作為一種優質能源逐漸受到各國的重視。截至20世紀80年代底,天然氣在世界一次能源的總需求量中占1/5。目前,許多國家隻處在發展天然氣的初始階段,隻有少數國家(如印尼、挪威、阿爾及利亞和馬來西亞等)出口天然氣。

世界天然氣需求量從1990年的21070億立方米增長到2000年的24581-26762億立方米,到2010年將上升到29056-33870億立方米。20世紀90年代平均增長率為1.55%-2.42%。

今後的幾十年裏,發展中國家天然氣消費量增長速度最快,平均每年遞增3%,而聯合組織成員國為2%,美國則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