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10年前後,天文學家就發現大多數星係的光譜有紅移現象,個別星係的光譜還有紫移現象。這些現象可以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遠離我們而去的光源發出的光,我們收到時會感到其頻率降低,波長變長,並出現光譜紅移的現象,即光譜會向長波方向移動的現象。反之,向著我們迎麵而來的光源,光譜線會向短波方向移動,出現紫移現象。這種現象與聲音的多普勒效應相似。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迎麵而來的火車其鳴叫聲特別尖銳刺耳,遠離我們而去的火車其鳴叫聲則明顯遲鈍。這就是聲波的多普勒效應,迎麵而來的聲源發出的聲波,我們感到其頻率升高,遠離我們而去的聲源發出的聲波,我們則感到其頻率降低。
星係紅移現象如果認為星係的紅移、紫移是多普勒效應,那麼大多數星係都在遠離我們,隻有個別星係向我們靠近。隨之進行的研究發現,那些個別向我們靠近的紫移星係,都在我們自己的本星係團中(我們銀河係所在的星係團稱本星係團)。本星係團中的星係,多數紅移,少數紫移,而其他星係團中的星係就全是紅移了。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總結了當時的一些觀測數據,提出一條經驗規律,河外星係(即我們銀河係之外的其他銀河係)的紅移大小正比於它們離開我們銀河係中心的距離。由於多普勒效應的紅移量與光源的速度成正比,所以,上述定律又表述為:河外星係的退行速度與它們離我們的距離成正比:
V=HD
式中V是河外星係的退行速度,D是它們到我們銀河係中心的距離。這個定律稱為哈勃定律,比例常數H稱為哈勃常數。按照哈勃定律,所有的河外星係都在遠離我們,而且,離我們越遠的河外星係,逃離得越快。
哈勃定律反映的規律與宇宙膨脹理論正好相符。個別星係的紫移可以這樣解釋,本星係團內部各星係要圍繞它們的共同重心轉動,因此總會有少數星係在一定時間內向我們的銀河係靠近。這種紫移現象與整體的宇宙膨脹無關。
哈勃定律大大支持了弗利德曼的宇宙模型。不過,如果查看一下當年哈勃得出定律時所用的數據圖,人們會感到驚訝。在距離與紅移量的關係圖中,哈勃標出的點並不集中在一條直線附近,而是比較分散的。哈勃怎麼敢於斷定這些點應該描繪成一條直線呢?一個可能的答案是,哈勃抓住了規律的本質,拋開了細節。另一個可能是,哈勃已經知道當年的宇宙膨脹理論,所以大膽認為自己的觀測與該理論一致。以後的觀測數據越來越精,數據圖中的點也越來越集中在直線附近,哈勃定律終於被大量實驗觀測所確認。
那麼太空到底是有限還是無限?有邊還是無邊?這要從廣義相對論、大爆炸宇宙模型和天文觀測的角度來探討這一問題。
滿足宇宙學原理(三維空間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肯定是無邊的。但是否有限,要分三種情況來討論。
如果三維空間的曲率是正的,那麼宇宙將是有限無邊的。不過,它不同於愛因斯坦的有限無邊的靜態宇宙,這個宇宙是動態的,將隨時間變化,不斷地脈動,不可能靜止。這個宇宙從空間體積無限小的奇點開始爆炸、膨脹。此奇點的物質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空間曲率無限大、四維時空曲率也無限大。在膨脹過程中宇宙的溫度逐漸降低,物質密度、空間曲率和時空曲率都逐漸減小。體積膨脹到一個最大值後,將轉為收縮。在收縮過程中,溫度重新升高、物質密度、空間曲率和時空曲率逐漸增大,最後到達一個新奇點。許多人認為,這個宇宙在到達新奇點之後將重新開始膨脹。顯然,這個宇宙的體積是有限的,這是一個脈動的、有限無邊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