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假設宇宙是一個正在膨脹的氣球,而星係是氣球表麵上的點,我們就住在這些點上。我們還可以假設星係不會離開氣球的表麵,隻能沿著表麵移動而不能進入氣球內部或向外運動。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我們把自己描述為一個二維空間的人。
如果宇宙不斷膨脹,也就是說氣球的表麵不斷地向外膨脹,則表麵上的每個點彼此離得越來越遠。其中,某一點上的某個人將會看到其他所有的點都在退行,而且離得越遠的點退行速度越快。
現在,假設我們要尋找氣球表麵上的點退行的地方,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它已經不在氣球表麵上的二維空間內了。氣球的膨脹實際上是從內部的中心開始的,是在三維空間內的,而我們是在二維空間上,所以我們不可能探測到三維空間內的事物。
同樣的,宇宙的膨脹不是在三維空間內開始的,而我們隻能在宇宙的三維空間內運動。宇宙開始膨脹的地方是在過去的某個時間,即億萬年以前,雖然我們可以看到,可以獲得。有關的信息,而我們卻無法回到那個時候。
來去無蹤的飛碟之謎
1947年6月的一天,一個美國人正駕駛著飛機在天空飛行。突然,他發現有幾個巨大的圓盤形的東西向華盛頓州的萊尼爾山峰飛去。他估計這個“怪物”的直徑有30多米。這消息一下成了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因為這種“怪物”是圓盤形的,所以人們稱它為“飛碟”。
飛碟,又名UFO(英語Unidenfificed Flying Object的縮寫),意思是不明飛行物。20世紀以來,千姿百態的飛碟頻頻光臨地球,目擊者成千上萬。閃閃發光的飛碟“飛碟”使許多探險家和科學家心向神往。它究竟是什麼東西?是從什麼地方飛來的?專家們眾說紛紜,其中最激動人心的說法是:“飛碟”是其他星球上高度智慧的生物發射來的飛船,且不同形狀的飛碟來自不同的星球。
事實上,飛碟之謎很早就有。我國宋代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有類似記載。
“盧中甫家吳中,嚐未明而起,牆柱之下,有光熠然,就視之,似水而動,急以油紙扇挹之,其物在扇中涅晃,正如水印,而光焰燦然,以火燭之,則了無一物。又魏國大主家亦常見此物。李團練評嚐與予言,與中甫所見無少異,不知何異也。”
清代畫家的《赤焰騰空》被認為是一篇詳細生動的飛碟目擊報告。畫麵是南京朱雀橋上行人如雲,皆在仰目天空,爭相觀看一團團熠熠火焰。畫家在畫麵上方題記寫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鍾時,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見火毯(即球)一團,自西向東,形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維時浮雲蔽空,天色昏暗。舉頭仰視,甚覺分明,立朱雀橋上,翹首踮足者不下數百人。約一炊許漸遠漸減。有謂流星過境者,然星之馳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遠,自有而無,甚屬濡滯,則非星馳可知。有謂兒童放天燈者,是夜風暴向北吹,此球轉向東去,則非天登又可知。眾口紛紛,窮於推測。有一叟雲,是物初起時微覺有聲,非靜聽不覺也,係由南門外騰越而來者。嘻,異矣!”
中世紀及近代歐洲類似傳聞也很多。在梵蒂岡埃及博物館的收藏物中,人們發現了一張古老的埃及紙莎草紙。它記錄了公元前1500年左右圖特摩西斯三世和他的臣民目擊飛碟群出現的場麵:
“22年冬季第3日6時……生命之宮的抄寫員看見天上飛來一個火環……它無頭,噴出惡臭。火環長一杆,寬一杆,無聲無息。抄寫員驚惶失措,俯伏在地。他們向法老報告此事。法老下令核查所有生命之宮草紙上的記載。數日之後天上出現更多此類物體,其光足以蔽日,火環強而有力。法老站於軍中,與士兵靜觀奇景。晚餐之後,火環向南天升騰。法老焚香禱告,祈求平安,並下令將此事記錄在生命之宮的史冊上以傳後世。”
近年來關於飛碟的傳說更多,更離奇。據報道:1976年12月29日,飛碟騷擾西班牙軍營。它像兩個重疊在一起的碟子,頂部有一個圓蓋,底部有一個黑暗的圓環區,發射出藍色的強光。軍營內驟然停電,警犬狂吠,被強光照射中的哨兵呆若木雕,一動也不能動了。直到飛碟離去,軍營才恢複正常。
飛碟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飛碟的照片也已有132種之多,人們期待著能夠盡早揭開飛碟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