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形形色色的太空迷霧(3)(1 / 3)

另一個限製條件是地外生命應該與地球上生命有類似的化學組成。天文觀測表明,除少數例外,整個宇宙中化學元素的分布相當均勻,因而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遙遠行星上也能找到構成全部有機分子所需要的材料。事實上已經在不少地方發現了許多比較複雜的有機分子。因而可以認為,生命在某個地方隻要理論上說可以形成,實際上也確實會形成。於是銀河係中就會有100萬顆行星能有生命誕生,不過每顆行星上的生命應當處於不同的進化階段。

作為探索太空奧秘的工作的一個部分,科學家也在積極地探索地球以外的生命,也在積極地搜尋有沒有外星人的信息。這種科學的探索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 1959年,科可尼和莫裏森兩人合寫了一篇文章,登在英國著名的《自然》雜誌上。文章說根據他們的計算,如果宇宙中別的地方有智慧生命,而且它們的科學水平和我們1959年的水平相當。那麼,它們應該可以收到地球人發射的無線電信號。同樣,如果它們想向我們發射無線電信號,我們也可以收到。盡管距離極其遙遠,需要幾千、幾百年才能交談一句話,但是畢竟是可以交流的。他們倆還研究了進行星際無線電波交流的最佳波長,這個波長是氫原子的21厘米波長。因為,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而且它的21厘米波長也容易探測到。

這篇文章大大地激發了人們探測地外文明的熱情,增強了人們的信心。因為它告訴我們,隻要有外星人,隻要外星人的科技水平和我們差不多,我們之間就可以互相交流。這篇文章是科學的探測外星人的開始。

16世紀,有人用望遠鏡觀測火星時,發現了許多互相交錯的網紋,便以為那是“火星人”開鑿的“運河”。1935年,美國一家電台廣播說火星人來到了地球,引起了一場虛驚。而英國一位作家創作了一本名為《大戰火星人》的科幻小說,其中對火星人作了許多繪聲繪色的描述,更引發了一係列有關“火星人”的小說和電影的誕生。

到底有沒有火星人?在隻有望遠鏡的時代,它一直是個謎。到了20世紀60年代,探測飛船終於上到了火星,解開了這個一直困擾人們的謎:火星比地球冷得多,表麵到處是泥土石塊,經常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上麵沒有任何生物,當然更沒有火星人。這個謎解開以後,天文學家進一步分析認為:在太陽係裏,除地球外,其他行星都沒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環境條件。因此,地球上的人類是太陽係裏唯一有智慧的生物,要找外星人,必須到太陽係之外。

1972年,美國發射了“先驅者10”號飛船,它於1987年飛出了太陽係,飛船上的金屬片刻畫了人類的形象、人類居住的地球以及太陽係的位置。1977年,美國的“旅行者1號”又給外麵的世界帶去了更豐富的信息,包括一部結實的唱機和一張鍍金的唱片,唱片上收錄了幾十種人類語言和多首音樂作品(其中有中國的古曲)。人們熱切地期望外星人會收到它。

為了和外星人取得聯係,科學家們甚至還製造了龐大複雜的設備,試圖向外星發射信息和接收來自外星的信息。但是,經過了許多努力,人們依然沒有找到外星人。一些見到外星人的說法也僅僅是傳說,難以得到有力的證實。

據報道,美、俄兩國專家目前正在聯合研究一種來自外太空的神秘電訊號,這些電訊號被認為是發自5萬年前的某個星球的求救呼叫,據說科學家們已成功地利用計算機將這組訊號的主要部分破譯出來了,大意為:請指引我們到第4宇宙,發生爆炸。我們的處境十分危險。我們的時間117098,位置在12銀河係。

關於外星人的傳說話眾說紛紜,外星人的形狀在人們的想象中也是形態各異。人們還有金星人、火星人、小綠人、外星巨人等等推測或猜想,但目前均未找到確鑿的證據。地球人正在努力尋找來自外星的知音,但是結果如何,至今還是一個謎。

星雲說

星雲說是提出最早,也是在當代天文學上最受重視的一種關於太陽係產生的學說。最初的星雲說是在18世紀下半葉由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提出來的。他們認為太陽係是由一塊星雲收縮而成的。現代星雲說完善了這種說法,認為形成太陽係的是銀河係裏的一團密度較大的星雲。

在火星上尋找生命

火星很像地球,它不僅有堅硬的固體表麵,而且在它上麵也有四季的交替。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在望遠鏡中看到它那白色的極冠,竟隨著季節在增大或縮小,好像地球上白雪皚皚的兩極,由於夏季溫度升高冰雪消融,冬季溫度降低冰雪又重新凍結一樣。同時火星表麵暗黑區域也在隨季節變化,好像那裏也和地球一樣,植物在春季發芽,夏季繁茂,秋季結果,冬季凋零。由此人們想象著火星上也許是生機盎然的世界。但實際上火星表麵幹燥,晝夜溫差100攝氏度以上,最低溫可達零下139攝氏度,大氣稀薄,不適於生命物質生存。但火星上存在著由流水形成的幹涸河床,說明古老年代裏,可能有過液態水在那裏流過,當時的生命物質可能是因火星環境的逐漸惡劣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