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多大歲數?從人類的老祖先起,人們就一直在苦苦思索著這個問題。
瑪雅人把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奉為“創世日”,猶太教說“創世”
是在公元前3760年,希臘正教會的神學家把“創世日”提前到公元前5508年。著名的科學家牛頓則根據《聖經》推算地球有6000多歲。而我們民族的想象更大膽,在古老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中傳說,宇宙初始猶如一個大雞蛋,盤古在黑暗混沌的蛋中睡了18000年,一覺醒來,用斧劈開天地,又過了18000年,天地形成。即便如此,離地球的實際年齡46億年仍是差之甚遠。
人們是用什麼科學方法推算地球年齡的呢?那就是天然計時器。
最初,人們把海洋中積累的鹽分作為天然計時器。認為海中的鹽來自大陸的河流,便用每年全球河流帶入海中的鹽分的數量,去除海中鹽分的總量,算出現在海水鹽分總量共積累了多少年,就是地球的年齡。結果得數是1億年。為什麼與地球實際年齡相差45億年呢?一是沒考慮到地球的形成遠在海洋出現之前;二是河流帶入海洋的鹽分並非年年相等;三是海洋中鹽分也常被海水衝上岸。種種因素都造成這種計時器失真。
人們又在海洋中找到另一種計時器——海洋沉積物。據估計,每3000~10000年,可以造成1米厚的沉積岩。地球上的沉積岩最厚的地方約100公裏,由此推算,地球年齡約在3~10億年。這種方法也忽略了在有這種沉積作用之前地球早已形成。所以,結果還是不正確。
幾經波折,人們終於找到一種穩定可靠的天然計時器——地球內放射性元素和它蛻變生成的同位素。放射性元素裂變時,不受外界條件變化的影響。
如原子量為238的放射性元素——鈾,每經45億年左右的裂變,就會變掉原來質量的一半,蛻變成鉛和氧。科學家根據岩石中現存的鈾量和鉛量,算出岩石的年齡。地殼是岩石組成的,於是又可得知地殼的年齡,大約是30多億年,加上地殼形成前地球所經曆的一段熔融狀態時期,地球的年齡約46億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