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發現有地磁現象存在,就開始探索地磁起源的問題。人類最早、最樸素的想法就是地球是一塊大磁體,北極是磁體的N極,南極是磁體的S極。這種想法不但中國古代有,在西方1600年以前吉爾伯特也提出過這樣的論點。
那麼地磁場產生的內部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一種認為地球內部有一個巨大的磁鐵礦,由於它的存在,使地球成為一個大磁體。這種想象很快被否定了。因為即使地球核心確實充滿著鐵、鎳等物質,但是這些鐵磁物質在溫度外高到760℃後,就會喪失磁性。尤其是地心的溫度高達攝氏五六千度,熔融的鐵、鎳物質早就失去了磁性。因而不可能構成地球大磁體。
第二種看法是認為由於地球的環形電流產生地球的磁場。因為地心溫度很高,鐵鎳等物質呈現熔融狀態,隨著地球的自轉,帶動著這些鐵鎳物質也一起旋轉起來,使物質內部的電子或帶電微粒形成了定向運動。這樣形成的環形電流,必定像通電的螺旋管一樣,產生地磁場。但是這種理論如何去解釋地球磁場在曆史上的幾次倒轉呢?
第三種看法認為是地球內部導電流體與地球內部磁場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地球內部本來就有一個磁場,由於地球自轉,帶動金屬物質旋轉,於是產生感應電流。這種感應電流又產生了地球的外磁場。因此這種說法又稱做“地球發電機理論”。這種理論的前提是有一個地球內部磁場,那麼,這個地球內部磁場又是來源於什麼地方呢?它的變化規律又是怎樣的呢?這又無法解答了。
此外還有旋轉電荷假說、漂移電流假說、熱電效應假說、霍耳效應假說和重物旋轉磁矩假說等等,這些假說更是不能自圓其說。因此,地磁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