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頭金是天然大金塊的俗稱。1985年,我國四川白玉縣發現一塊重4.125公斤的狗頭金,1986年又來得一塊重達4.8公斤的大金塊,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所發現的最大的自然金塊。曆史上最大的狗頭金。是1872年10月10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的砂金礦中掘獲得,重約285公斤!價值超過千萬美元!
這種自然金塊的由來,至今眾所紛紜,未作定論。傳統的看法以為,巨大的狗頭金是產於原生金礦中的大塊山金,大風化破碎時被分離出來,繼而又被洪水或冰川機械運到低窪地沉積而成。但奇怪的是在開采原生金礦時,從來沒有找到過大金塊。美國地質調查局最近提出一種新的看法:天然金塊可能是由某幾種土壤細菌造成的,由於流水中的可溶金即金離子與細菌孢子表麵發生化學結合,從而形成“生成晶體金”的基礎。然而“百金之王”的金能溶於水嗎?據日本希塔金礦的報道,鑽機在500米深處發現含金高達228克/噸的熱水,這一事實無疑給狗頭金成因的探索又帶來了新的爭論:金在什麼條件下能溶於水?什麼條件下又能聚集成大金塊?這仍是一個待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