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一覽
無論東方或西方,原始時代人的服裝都是極其簡單的。最初純粹是為了防凍、防曬等生理基本需要。冬天用獸皮,夏天用樹葉,綴合在一起披在身上,就算是服裝了,縫製也十分粗糙。
原始社會解體後,隨著布和絲綢的發明,服裝也才真正發明出來。而我國勞動人民在服裝發明上,可稱得上是先驅者。
據說黃帝在統一黃河兩岸的各部落後,曾規定服裝要實行上衣下裳的製度。上半身的稱衣,一律是黑色的,下麵的稱裳,一律是黃色的。黑色上衣代表天,黃色下裳象征地。這就是如今人們稱服裝為衣裳的典故。
其實我國古代服裝不隻是上衣和下裳的這麼兩種。隨著經濟和社會文明的發展,又出現了裘、袍、裼、襦、裙、褌、袴、帽等等服裝。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服裝上的發明。
袍是冬天穿的長襖,比較寬大,內鋪亂棉,可罩在一般衣服外麵,腰部用帶束縛。它是平民百姓的禦寒服裝。
裘是毛皮製成禦寒的高級服裝。
裼是套在裘外麵的罩衣。古人在行禮、會見賓客時不能穿毛茸茸的裘,而必須罩上裼,以示敬意。裼的顏色通常與裘的顏色匹配,即采用與皮毛相似的顏色。
天子和最高級官吏的禮服,上麵繡有若幹條卷曲形的龍。以後成為皇帝專用的禮服,所以在民間也叫龍袍。
襦和裙是婦女的服裝,襦為短上衣,裙即為下裳。在古時,男女服裝沒有嚴格區別,男人也穿襦裙。到了唐朝以後,襦裙才成為婦女的專用服裝。
袴是套褲,沒有褲襠,冬天穿在有襠的褲子外麵擋風禦寒。
襣褌相當於今天的短褲叉,一般是勞動人民穿的,所以又叫犢鼻褌。
上麵說的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服裝上的發明,它本著實用、美觀、方便等原則,設計製作而成。中國不愧為一大文明古國。
西服的來曆
西服顧名思義,是西方人穿的服裝,它是有別於東方人的服裝。它是怎麼發明的呢?
大家知道,古代西方人的服裝也和東方人一樣,是一種比較粗糙簡陋的長袍。
至於今天風行世界的西服,據說是法國一個叫菲利普的貴族從漁民和馬車夫那裏學來的。
有一年秋天,天高氣爽,碧藍的天空中飄蕩著幾朵白雲,滿山的紅葉像紅地毯那樣與湛藍的天空比美相映。這天,年輕的子爵菲利普和好友們結伴而行,踏上了秋遊的路途。
他們從巴黎出發,沿塞納河逆流而上,再在盧瓦爾河裏順流而下,品嚐了南特葡萄酒後來到了奎納繹爾。想不到的是,這裏竟成為西服的發祥地了。
奎納澤爾是座海濱城市,這裏居住著大批出海捕魚的漁民。由於風光秀麗,這裏還吸引了大批王公貴族前來度假,旅遊業特別興旺。來這裏的人最醉心的一項娛樂是隨漁民出海釣魚。菲利普一行也樂於此道,來奎納澤爾不久,他們便請漁夫駕船出港,到海上釣魚取樂去了。
魚一旦上鉤,要將釣竿往後一拉,這裏的魚都挺大,菲利普感到自己穿緊領多扣子的貴族服裝很不方便,有時拉力過猛,甚至把扣子也掙脫了。可他看到漁民卻行動自如,於是,他仔細觀察漁民穿的衣服,發現他們的衣服是敞領、少扣子的。這種樣式的衣服,在進行海上捕魚作業時十分便利。就是說,敞領對用力的人是十分舒服的,也便於大口地喘氣。扣子少更便於用力,在勞動強度大的作業中,可以不扣,即使扣了也很容易解開。
菲利普雖然是個花花公子,但對於穿著打扮,倒有些才能。他從漁夫衣服那裏得到了啟發,回到巴黎後,馬上找來一班裁縫共同研究,力圖設計出一種既方便生活又美觀的服裝來。
不久,一種時新的服裝問世了。它與漁夫的服裝相似,敞領,少扣,但又比漁夫的衣服挺括,既便於用力,又能保持傳統服裝的莊重。新服裝很快傳遍了巴黎和整個法國,以後又流行到整個西方世界,它的樣式與今天的西裝基本上相似。
西服探源
菲利普及其助手發明了西服,但西服後來還進行了好幾次較大的改進。
大家知道,現在的西服後襟往往是開叉的,這是一個名叫約翰的英國馬車夫發明的。
約翰是倫敦一家貴族的馬車夫,他性格開朗,常喜歡開點玩笑,大家都很喜歡他。
當時,貴族們為了炫耀他們的門庭,表示貴族的派頭,馬車夫都得有一定的打扮,衣服是純羊毛尼料縫製的西裝,燙得筆挺,袖口還要綴上幾道金絲邊。更有趣的是,當時馬車夫的西裝都是前襟短,後襟長大約40厘米的,而且趕馬車時要挺直腰板,兩眼正視前方,表現出一種威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