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把洗澡變成了一種為社會服務的機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綜合性企業。例如,公元211年至217年的卡拉卡納澡堂,裏麵能洗熱水浴、溫水浴和冷水浴,有按摩和修指甲的小店,還有一個健身房。此外,這個名為澡堂的綜合性企業還設圖書館和演講廳,還陳列美術作品。澡堂所用的水是用鉛製水管從一個水庫引來的,需要熱水的時候就用鍋爐燒。

在羅馬時代以後,大多數歐洲人在施行了洗禮和命名之後都要洗澡:富人用香水洗澡,窮人在水池裏洗澡。中世紀的沐浴大臣並不是特別愛幹淨,他們隻是挑選出來的一些貴族,幫助國王在加冕之前淨身。

雖然德國在丟勒時代已經有澡堂了,但是在最文明的法國,就是在上層圈子裏,這種東西也是罕見的:夏托隻有一個澡堂,凡爾賽在17世紀除了有一些泉水係統外,根本就沒有廁所和澡堂。在英國,公共澡堂則是根據1846年澡堂和盥洗室法令建造的。

澡浴伴隨著人類文明不斷前進。我們今天形形色色的洗澡設施為我們提供了很大便利,發展趨勢由群體式走向個人式,從池浴走向淋浴,個人盆浴,直到時尚之浴“桑拿”等設施,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文明程度,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澡浴設施的發展,擺脫了陳舊簡陋,取而代之的是舒適、衛生的沐浴環境。

蠟燭

人工照明在舊石器時期已經有了:那時人們發現,用纖維物質作成的燈芯,有了油或脂肪,就會長明不滅地燃燒。石器時期的燈是三角形的,有一個碟形的坑,用以盛油,燈芯放在油裏,有一端伸出碟外。這種傳統意義上的燈可能是蠟燭的祖先,但蠟燭到底是何時出現的,我們卻不能斷言,因為曆史沒有給我們留下可信的證據(蠟燭畢竟是一種自我滅跡的東西)。但是,我們有青銅器時期的蠟燭棍兒——它是用來收集寶貴的油和脂肪以便再次使用的,或許這些蠟燭棍兒是我們對蠟燭追根溯源的惟一證據。

用來製蠟燭的各種脂肪、油和蠟是寶貴的,因為脂肪和油都可以食用,例如魚油的營養就很豐富。據說晚至19世紀初期,特裏尼蒂家族的長者們還關心用於燈塔照明的脂燭的高消耗量,原始人餓了用脂燭充饑。

為了減少火災,火炬和蠟燭都應放在專門的容器裏,於是便出現了燭台。

由於古代的作家使用的術語含糊,他們用同一個詞來表示火炬、小蠟燭或大蠟燭,因此,我們難以斷定發明蠟燭的確切年代。專家們認為蠟燭是伊特拉斯坎人發明的,因為在意大利的奧維亞多附近的一個伊特拉斯坎人的墓葬裏發現了一支蠟燭。羅馬人也大量使用蠟燭。基督教徒很早就采用了這種東西,並把它視為宗教上的神物,例如,要是有人把蠟燭弄熄了,或把蠟燭打翻了,他就可能被開除教籍。把蠟燭神化,籠罩一種神秘的色彩,足見當時蠟燭的稀有與可貴。

15世紀蠟燭製造業開始建立行會。倫敦蠟燭製造者協會雖然在1484年才為皇家憲章所提及,但是在13世紀已從中世紀起在民間廣泛存在,隻是沒有以法的形式規定而已。

當時鼓勵用代用品製造蠟燭,用牛脂來製造普通的蠟燭,把蠟留下來供教堂和宮廷用。

康巴塞雷斯於1825年引進了一種辮狀燭芯,這是製蠟技術上的一大進步。在那以前,燒焦了的蠟燭芯妨礙蠟燭繼續燃燒,會使其最終熄滅,因此需要不斷地剪去燭花,而使用辮形燭芯的蠟燭卻勿需剪燭花。謝弗勒伊爾和蓋呂薩克用粘硬脂酸製造硬脂燭,並於1825年獲得專利。1834年出現了首次以每小時500支的速度生產蠟燭的機器,先進的機器應用於蠟燭製造業,大大地推進了蠟燭廣泛使用的進程,使它由宮廷流入了民間,由神秘變為公開。

衝水馬桶

現在,人們對於大小便都有些羞於啟齒,當你端著一個便盆在街上從人群中穿過,會覺得有失大雅。不過,現在在城市裏不大會有這樣難堪的事情發生,因為,大多數人的家裏有了抽水馬桶。

是誰使人類從那種齷齪而又不便的情況下拯救出來的呢?那就讓我們說說廁所的發明史吧!古代人就懂得人的糞便是一種優良的肥料,於是農民便在地上挖坑來貯存糞便。而住在城市的人則把廁所的小木屋蓋在小河上,讓河水帶走糞便,上廁所必須到離家很遠的地方,晚上還會遇見壞人。14世紀,倫敦橋上的廁所,設計時將支柱伸到泰晤士河麵上,腳踏的木板經常是腐朽的,上廁所就有掉到河裏的危險。

許多家庭大都有使用馬桶的曆史,每天早晨在河邊經常可以看到有許多刷馬桶的婦女。現在在我國南方的農村,這仍是司空見慣的事。汙水橫流,造成環境汙染,疾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