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沒想到他抵達英國之後,卻和那位製造商爭吵起來,這筆交易也吹了。這時埃略斯幾乎身無分文,他設法借了一點錢,讓他家人乘下一班船回美國去。他自己沒錢買船票,隻好在一艘移民船上當廚師,這樣好不容易才回到美國。
他剛到紐約港,就得知妻子快要死了,全部行李也在海上丟失了。埃略斯覺得眼前一片漆黑。
然而就在這時,他麵前出現了一線曙光,美國人開始對他的縫紉機感興趣了。好幾家商店已經開始出售縫紉機,他們根本沒有得到埃略斯的允許。
埃略斯是個不賣帳的人,他立刻借了錢提出訴訟,這件案子被新聞界稱作“縫紉機大戰”。
官司結束了,埃略斯是贏家。法官判定,埃略斯的機器是一切其他縫紉機的原型,在美國,誰要想出售一台縫紉機,就必須付錢給他。他一轉眼功夫就成了一個闊人。
埃略斯並不是惟一想用機器來代替人手縫製衣服的人,美國發明之父愛迪生也曾經做過這樣的嚐試,但結果卻一敗塗地。
愛迪生設想的縫紉機是一切發明中最最想入非非的。它不是靠腳踏板帶動的,而是靠人發出的聲音驅動的!愛迪生在縫紉機旁邊裝了話筒,它能把縫紉者的聲音化成能量來開動縫紉機。惟一的麻煩是縫紉者必須連續不斷地大聲說話——這比縫紉本身還要累!縫衣工人們高聲地朗誦詩歌或者念小說,累得嗓子都啞了。再說,不同的音質和音調也會使機器運轉起來時快時慢。
“說話縫紉機”是愛迪生最慘的失敗之一。
鬧鍾趣談
叫鬧鍾鬧醒,可真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它打斷了你的好夢,讓你惱恨不已。但這畢竟能幫助我們按時起床,去工作或上學。
最早的“鬧鍾”就更讓人膽戰心驚了——那是一枝點燃的蠟燭。中世紀早期的修道士們睡覺前在腳趾中夾一枝點燃的蠟燭,當燭火燒到腳趾時,他們便一個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我想,這種燒痛腳趾的“鬧鍾”在修道院之外一定是無人敢用的。
隨著時光的推移,許多鍾都有了正點報時的裝置,但是,能在任意的指定時間發出聲響的鍾卻一直不見問世。直到1787年,一位美國鍾表匠,26歲的列維·哈金斯才製成了第一架鬧鍾。哈金斯喜歡在清晨四五點鍾起床工作,但那時天色尚暗,沒有陽光催他早醒,於是他想到了要製作一個鬧鍾。
對一個鍾表匠來說,其實這並不困難。哈金斯隻不過在一隻座鍾裏加了一隻齒輪和一隻上發條的小鈴,當鍾的指針指向某個特定時間,就會使新加上的齒輪開始轉動,並啟動小鈴發出響聲。
奇怪的是,財富和名聲似乎對他並不重要,哈金斯從沒想到過要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也沒準備批量生產這種很實用的鬧鍾。但是,他活了很久,直到94歲才無疾而終,這再一次證明“早起早睡身體健康”。他的發明至少為他帶來了健康長壽。
地毯的命運
在公元前5000年,人們便開始用蘆葦來編席子了,我們可以認為地毯是從席子發展起來的。然而我們卻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織地毯的。這有點像織布一樣,雖然我們已經發現了約公元前3500年的織機圖,卻不能確切地知道這些織機是用來作什麼用的。花毯(一種平的地毯或掛毯,用線而不是用線束來交叉織成)也有同樣的問題,例如,在《奧德賽》中曾提到地毯,但是它既可能是織成的,也可能是疊成的。
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地毯之一,是在1947年至1949年期間在蒙古和中國之間的阿爾泰山地區的一個約公元前5世紀的冰凍墓葬中發現的。發現此物的魯登科估計,每英寸有2700個結,而且這個地毯是來自伊朗(表明那時已有奢侈品的貿易)。在這個地區的其他墓葬中出土了一些氈製地毯,也有從縫在帆布底子上剪下來的氈片。
在近代,雖然埃及和敘利亞在12世紀就開始生產地毯了,但是最好的地毯卻是阿拔斯統治下的波斯生產的。與此同時,印度也生產地毯,不過是使用波斯的工人。小亞細亞地區(主要是高加索和土耳其)也生產地毯。
在西歐,這樣的產品是為人們所珍視的。當卡斯提爾的埃莉諾於1225年跟英王愛德華一世結婚時,帶了一些小地毯到英國,這些地毯可能是西班牙的阿拉伯人織的,帶有東方的色彩。土耳其地毯13世紀也是著名的,因為我們發現喬托畫過土耳其地毯。15世紀以後,地毯成了很寶貴的東西,我們在門陵、貝裏尼和小賀爾拜因的畫中看到的情況都是這樣,無論是掛毯還是地毯,都是王宮裏才使用。
英國從16世紀已開始生產絨麵地毯(可能是弗萊明一家)。1620年左右,杜邦和路德在巴黎附近原來的一個肥皂廠內建了一個地毯製造廠。1701年,威廉三世下令保護在阿克敏斯特和威爾頓的地毯製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