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從它誕生起,也許就是作為王權的代表和象征,我國古代把皇帝的座位稱為寶座,過去對軍長或師長也稱為軍座、師座等,英文裏的主席一詞——“Chairman”原意是椅子的主人。

1921年英國兩位著名的考古學家卡納明和卡特,發掘了圖坦卡蒙的陵墓,其中出土的黃金椅子是一件稀世珍寶,整個椅子以金鉑貼麵,兩邊的扶手雕有雄獅和帶翼的蟒,四周鑲有寶石和銀子,看上去熠熠發光,椅子背上還栩栩如生地雕刻了圖坦卡蒙皇帝和皇後的一坐一站的情景,整個椅子精雕細刻、裝飾華麗,充分顯示出帝王的威嚴和豪華。

在羅馬時期,對椅子的等級作了明確的規定:

王座是專供皇帝座的,製造極為精美,金鉑貼麵;貴族坐的是青銅製的,碩大而無靠背;平民則隻能坐凳子,無裝飾也無靠背。

在聖·皮埃特羅大教堂裏有一個椅子高達29米,重量在700噸以上,全部用金鉑貼在青銅製作的巨大無比的華蓋上,兩邊雕塑的人物和真人完全一樣,靠墊和座墊用當時最昂貴的色彩豔麗的布料製成,它是由著名的雕刻家製造的。

我國皇帝坐的龍椅,靠背上有許多雕刻,坐上去很不舒服,僅是一種權威的顯示。

如今,椅子已經成了家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椅子的式樣也設計得越來越合理,美觀大方、舒適實用。

抓癢小手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用具,往往是不起眼的。但是,它的用處卻特別有趣。有一種抓癢用的“老頭樂”,對於一般人或許並不太需要。然而,從發明的構思上講,有新穎之處。況且對老年人還是很有用的“工具”之一。故取名為:老頭樂。它是怎麼發明的呢?

約800多年前,在我國南宋的時候,有個叫賈似道的人,他特別喜歡玩蟋蟀。後來他做了朝中大官,身居宰相之職,仍然對玩蟋蟀著迷。南宋的京城臨安,即今天的浙江杭州,夏天天氣很熱。賈似道是個大胖子,呆在屋裏頭鬥蟋蟀,背上常常出汗發癢,怎麼辦呢?他就吩咐家裏的仆人說:“我集中精力玩,你站在我的背後給我抓癢。”

仆人用手指甲給他抓癢,手輕了,不滿意;手重了,難免抓破了皮膚。

賈似道一發火,有的仆人挨了打;有的仆人被關進了牢房。

賈府裏有個老木匠,看到仆人三天兩頭地受罪,心裏又氣憤,又著急。

賈似道有權有勢,誰敢把他怎地?

一天夜裏,氣候悶熱,老木匠坐在小院裏乘涼,抽旱煙。突然間感到背上發癢,手夠不著,就把長長的旱煙管伸到背上去摩擦。可惜,這樣的摩擦很不過癮。正巧,老木匠的孫兒跑過來找他,讓孫兒用小手在背上抓抓癢……嗬,這孩子的小手抓得真舒服。

第二天,老木匠很仔細地看了看孫兒的小手,然後就用木料仿造了一隻,再加上長長的柄,一隻長柄的癢爪子就誕生了。

老木匠先在自己身上抓了抓,感覺不錯。他又精心加工了兩把,請求府上仆人主管送給宰相試用。這種癢爪子用起來很方便,賈似道再也不要仆人隨時隨地陪著他了。

一傳十,十傳百,抓癢的小東西,不脛而走,很快在民間流傳開來。因為製作簡單,可以仿造,有人就做了買賣,取名老頭樂。南方人則叫它抓撓,或者癢爪子。

常言道:需要是發明之母。老頭樂原出自大官賈似道的個人要求,而許多老人、胖子何嚐沒有同感。癢爪子順應了社會,才會流傳幾百年,至今仍為大眾服務。南宋時代的那位不知其名的老木匠,才是它的發明人哩。

從遮陽到擋雨

有的發明是某一個人的創造;有的發明則是經過漫長的時光,很多人智慧的結晶,然後才逐步實現商品化,傘的發明屬於後者。

本來,自然有風雨,人間有辦法。古老的頭頂樹葉、荷葉等,都是最早的遮陽避雨之法。然而樹葉、荷葉並非新創造,故不應列入發明之中。傘卻與此不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相傳在4000年前,當時的部落首領黃帝與另一個部落首領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境內)打仗。時值春末夏初,風刮土揚,烈日炎炎。黃帝命人在戰車上撐起一個叫做“華蓋”的用具,就是用來遮住陽光、擋住風沙,好看準對方的軍隊陣勢,以便決定攻打對策。

後來,黃帝打勝了。古人迷信,以為是“華蓋”保佑的結果,因此視它為榮譽和權力的象征,黃帝走到哪裏,華蓋跟到哪裏。所謂華蓋就好像一頂圓形布蓋子下邊支著一根長棍,不能收攏也不能伸大,比較笨重。傘這個名詞,在我國南北朝時才出現,很形象。此前的古代,都稱為蓋。如春秋時,孔子周遊列國,下雨時隻好挨淋。他的弟子顏回歎息道:“孔將行,雨而無蓋。”東漢時,漢光武帝劉秀路經河南封丘,華蓋太大過不了城門,劉秀大怒,欲將縣官斬首。三國時,孫權為表彰大將陸遜打了勝仗,把自己用的華蓋賜賞給他,堪稱殊榮。蓋即傘的前身,隻是蓋與普通老百姓無緣。南北朝以後,一些官吏富有人家,讓工匠仿製蓋,又要與其有所不同。於是一種采用綾羅絲綢當麵料,骨架比蓋小,又可撐可收的防雨遮陽的用具——傘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