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能所有的狗都注射疫苗(2 / 2)

當小麥土特出院的時候,巴斯德高興地把那隻小白鼠裝在籠子裏送給了孩子,麥士特愉快地提著小鼠籠,同媽媽回家去了。

麥士特痊愈的消息越傳越遠。來自世界各國各地的賀信,像雪片似的湧到巴斯德研究所。

同年10月20日,又一個十五歲的男孩基比爾得救了。原來基比爾和他的五個同學正在山上放羊,一隻狂犬奔來,正在做遊戲的基比爾首先發現了,他連忙大聲呼喊:

“快跑,你們快跑,狂犬來了!”

孩子們都跑掉了,基比爾獨個挺身和狂犬搏鬥,基比爾最後雖把狂犬按到水中窒息死去,可他也受了重傷。當人們把基比爾送到巴斯德研究所時,已是傷後的第六天了。

巴斯德按照前一次的過程,謹慎地進行了注射,基比爾安然脫險痊愈。

兩次的成功,證明了狂犬疫苗的特效。

巴斯德研究所不僅有狂犬病患者前來就醫,更有一些醫生也在這裏學習製作和使用疫苗的方法。

從美國來的四名兒童患者治愈後回到美國時,在碼頭上居然受到很多群眾的歡迎。在次日的報紙上,發表了以“偉大的學者,人類的恩人”為醒目標題的讚揚文章。

不久,從俄國又來了十九個農民,他們都是被瘋狗咬傷的,為治病遠道而來。由於路遠,當他們趕到法國時,已經是傷後的第十五天了,情況十分嚴重,這就是說他們已經到了即將死亡的時刻。

搶救垂危的病人對巴斯德又是一場新的考驗。巴斯德組織了全所的研究人員和醫生,對病情做了認真、仔細地分析,斷然決定:一天注射兩次進行緊急搶救,

經過緊急搶救後,終於挽救了十六個人的生命。當世界上都在為這一偉大成就歡呼的時候,巴斯德仍為三位死者而悲傷。

俄國皇帝為此專派了使者,授予巴斯德最高俄羅斯勳章和許多金錢,以表達他的感謝。

巴斯德拯救了許多病人,世界各國人民為他的偉大功績,給他送來了榮譽、金錢和物資,巴斯德並沒有獨占這些應得的享受,他用這些財富重建了一個規模更加宏大、設備更加完善的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在19至20世紀的微生物學發展中起了重大作用。

巴斯德是微生物學的兩位主要奠基人之一,由於他原來學的是化學,更重視由功能角度研究微生物,在免疫學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