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英國的克魯斯和貝文發現,用強堿和二硫化碳溶解纖維素,可以得到溶於水的粘狀物,他二人把這種粘粘糊糊的粘狀物起名叫“粘膠”。
但克魯斯和貝文生產的粘膠,經細孔拉出的絲卻永遠帶水,不能成形。
“真糟,這樣永遠不幹,怎能織成綢緞!”
他們想了又想,終於想出了用一個可以轉的箱子,利用離心力的作用邊甩水、邊紡絲的辦法,才成功地越過了這道難關。
1904年,英國的康特爾德公司使用克魯斯和貝文的專利,正式進行了大規模的人造絲生產。從此,人造絲才在人類生活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一立方米的木材就可以製造出二百公斤的纖維素,而這些纖維素又能生產一百六十公斤的人造絲,可以紡成一千五百公尺的衣料或四千雙襪子。正是由於這種人造的纖維品物美價廉,材料來源豐富,世界各國都給予了極大的注意,並且由於大力投資而迅速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