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弗萊明難舍青黴素(1 / 2)

“3萬5千,第一遍;3萬5千,第二遍;3萬5千,第三遍,成交!”

這是1996年3月8日發生在倫敦索斯比拍賣行上的一筆交易。是什麼物件竟如此值錢——3.5萬美元約合30萬元人民幣!

1928年9月的一個早晨,一個身材修長的中年人迎著濃霧跨進倫敦聖瑪利醫院大樓,同往常一樣,打開了實驗室的大門,來到細菌培養室忙開了。他就是在1922年發現一種能殺死細菌的物質——溶菌酶而轟動科學界的“怪人”、細菌學教授弗萊明(1881~1955)。現在,他正在尋找一種能殺死病原菌的藥物。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個個培養細菌的器皿,當取出第5個時,突然叫起來:“糟了,長黴菌了!”

幾天前,他從病人的膿中提取了葡萄球菌,放在盛有果子凍的玻璃器皿中培養,繁殖起來的葡萄球菌密密麻麻地出現在果子凍上,一片金黃色,弗萊明稱它為“金妖精”。這妖精使人生癤、長癰、患骨髓炎,引起食物中毒,很難對付。弗萊明培養它,就是為了找到征服它的方法。現在,他看到玻璃器皿裏有一個地方沾上綠色的黴,開始向器皿四周蔓延,所以吃驚地叫喊起來。

空氣中總是飄浮著各種黴菌孢子,因此在培養細菌時應注意不讓它混進器皿。盡管如此,隻要稍不小心,黴就會混進來奪走細菌的營養而繁殖起來。這樣,培養細菌的實驗就得從頭做起。今天,他要看一看是何種黴菌在搗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他驚奇地偶然發現,綠色黴菌的周圍原來生長著的“金妖精”都消失了,隻留下一個空著的圓圈。

為了證實這種綠黴的確能殺死“金妖精”,弗萊明從培養器皿上刮下一點,放在一個盛有營養湯的培養器皿中。幾天後,綠黴大量繁殖起來。把它滴入長滿葡萄球菌即“金妖精”的器皿中,幾小時後,“金妖精”全軍覆沒。他再將綠黴培養液稀釋,1/2、1/4……直至1/800,仍能殺滅“金妖精”。他還用類似的實驗證實,綠黴還能殺滅白喉菌、炭疽菌、鏈球菌、肺炎球菌等。從此,綠黴具有高效而廣泛的殺菌作用被證實了,弗萊明決定給這種在綠黴菌中產生的、誰也不知道的物質取名“青黴素”。並於1929年6月將相關論文發表在世界著名的英國《實驗病理學》雜誌上。

接著,弗萊明製取了一些青黴素結晶,興衝衝地來到聖瑪利學院附屬醫院,請醫生臨床試用於人體,但遭到拒絕。他又跑了一家醫院,仍然如此。

他不願再去第三家醫院了。青黴素被打入冷宮。

當然,青黴素被打入冷宮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綠黴菌中提取青黴素太困難了。治療皮膚上一個小傷口,就需用幾千毫升培養液,才能從中提取一丁點兒青黴素。於是弗萊明想到用化學合成法。但化學不是他的專業,就隻好求助於化學家了。使他遺憾的是,直到1931年3名英國生化學家——克拉特巴克(Clutterbuck)、洛威爾(Lovell)、雷斯特芮克(Raistrick)的提取都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