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觀察日食要親躬(2 / 2)

門捷列夫生活十分簡樸,衣著常落後別人一二十年,但他毫不在意,他說:“我的心思在周期表上,而不在衣著上。”

1890年3月,為支持反對沙皇專製統治的學生運動,門捷列夫憤然向沙皇教育部辭去了大學教授的職位。離開工作過30多年的大學,這雖然是十分沉痛的事情,但為了維護正義,他“沒有感到痛苦”,也沒有消沉下去。其實,早在1861年底彼得堡大學的學生集會遭到破壞時,門捷列夫就寫道: “萬惡的時代,卑鄙的時代——除了青年以外,一切都委靡不振。”對沙皇當局表示強烈不滿。並且說,“我很鎮靜,讓他們來抓吧。”

門捷列夫的獻身科學的癡迷精神也是他人格的寫照。1887年,為了研究日食和氣象,他自費建造了氣球,設計坐兩人,但充氣不夠,僅能坐一人。在這種情況下,此時已53歲的他,不顧朋友的勸阻,毅然冒險跨進氣球吊籃裏,獨自飛上天空。當操縱器失靈,隨時有從高空中墜落的危險時,他沉著、勇敢,爬到氣球殼上,在飛行中排除了故障,最後成功地觀測了日食。飛行完畢,歡迎的人群要抬著他走,他謝絕了。

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他的朋友們。為此,法國氣象航空科學院還向門捷列夫頒發了榮譽獎狀,以表彰他在“飛行上所表現的勇敢精神”。

門捷列夫年近七旬時,還準備領導北極探險,開辟北方海路,後因沙皇政府不予支持,探險未能進行。臨終前3個星期,他還參加討論了乘飛艇到北極探險的計劃。

門捷列夫工作也非常勤奮,研究科學終身不懈。他發表過的科學著作有500多種——其中包括篇幅達數千頁的巨著,他的藏書有1.6萬冊,卡片有1萬多張,身後遺稿多達431篇。1869—1871年寫成《化學原理》時,幾乎整整有兩個月未離開書房。到了晚年,門捷列夫常常生病,視力衰退到半盲,雙手顫抖不能寫字,但仍口授由秘書筆錄編寫自傳,整理自己的著作。即使年至七旬雙目失明,他仍堅持從清早就開始工作,一口氣寫到下午五點半,晚飯後又接著寫。

1907年年初,他的一個姐姐來看望這個麵色蒼白、頭發稀疏的小兄弟,難過地說:“你需要休息,你這一輩子工作得夠多了!”門捷列夫回答:“對於我來說,最好的休息就是工作!”

門捷列夫真的工作到最後一天。1907年1月20日清晨,人們在他的書桌前發現他已經與世長辭——桌上還放著一本沒有寫完的書,手中還握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