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就是火藥,但它是幾種無機物的混合物,爆炸力比較低。近代的炸藥多是有機化合物,它是隨著有機化學的發展而生產和發展的。瑞典人諾貝爾在研究近代炸藥中作出了出色的貢獻。
古人雲:“人之不幸莫過於自足。”而科學家的真正品德是從不滿足,他們把已經獲得的成就當作新的起點,“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斷進取,從成功處再起飛,沿著一個又一個新的目標,不停地衝刺,一步步地升華,直至生命終止。諾貝爾這個炸藥發明大王,當他用硝化甘油和矽藻土製成猛炸藥,獲得巨大經濟效益後,又去尋求其成功的不足,探索如何提高猛炸藥的威力。
諾貝爾十五歲開始周遊世界,他了解到炸藥在軍事和工業上的重要性,同時學到了關於化學和化學工藝方麵豐富的知識。1862年起,他開始研究炸藥。
諾貝爾努力改進了用硝化甘油做原料的炸藥,實驗成功用矽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安全炸藥”。以後,又研製成功硝化甘油和火棉混合而成的比較穩定的膠狀物——“炸膠”,減少硝化甘油的比例,可以得到適合做槍炮彈頭的發射藥。
諾貝爾不但是個科學家,也是個能幹的企業家。他將炸膠推向市場,很快就行銷於世。遺憾的是,諾貝爾將炸膠應用於軍事的設想,還未能得以很好地實現。他反複思考著:幾十年來,硝化甘油或硝化棉炸藥得到廣泛應用,黑色火藥為什麼並未被淘汰呢?原來,這是由於黑色火藥有很好的適應性。用在礦山,它有適用的爆破力;用在槍炮中,它有適用的推動力,二者兼備,這是黑色火藥的優點,但威力較弱。於是一個使炸藥適應於專業化要求的思想,在諾貝爾頭腦中確立起來。他要求自己分別製造出具有發射、爆破、引火等不同用途的新炸藥。這個思想,是炸藥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進步,也是諾貝爾的又一項貢獻。
1888年,他製成一種雙基無煙炸藥,在軍事應用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炸藥發展史上是又一個重要的裏程碑。
諾貝爾不愧為一個出類拔萃的選手,他的目光總是那樣深遠,總是把成功作為新的起點,不斷向新的目標衝刺。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實驗室、試驗場地度過的。為了科學事業,他不惜自己的生命,他還獻出自己的許多財產,他的遺囑規定,死後把大部分財產獻給瑞典科學院,用他財產的利息獎勵世界各國對物理、化學、醫學、文學以及和平事業有傑出貢獻的人;這就是諾貝爾獎金。它從1901年開始頒發,促進了二十世紀科學的發展,它是當代科學文化領域傑出成就的最高象征。
諾貝爾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精神。他能不斷地超越自我,從成功處再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