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是一種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狒狒群體活動時,長幼有序,走在前麵的是健壯的雄狒狒,壓陣的也是雄狒狒,中間是狒狒王、老狒狒、雌狒狒和小狒狒。如遇敵來犯,隊伍就立即調整,雄狒狒挺身向前,排出迎敵的陣勢,組成一道屏障,把體弱年幼的同伴保護起來,然後勇敢地與強敵展開殊死搏鬥。在這些眾誌成城、無所畏懼的狒狒麵前,連獵豹這樣的猛獸也會望而生畏。
狒狒經訓練後能與家畜和睦相處。非洲有個牧場主就靠馴養狒狒來牧羊。狒狒牧羊可賣力了,它每天早晨趕著羊群去草場,太陽落山,它又趕著羊群回家;小羊羔“咩咩”叫餓的時候,狒狒就會抱起小羊羔,把它送到羊媽媽身邊吃奶,而且從來不會搞錯。假如一隻羊媽媽的孩子多了,喂不過來,狒狒還會為小羊羔找個臨時的媽媽喂奶。有一回放牧時,狒狒發現少了兩隻小羊,就立即趕回羊圈尋找,原來是主人將它們遺忘在羊圈裏了。你看,狒狒工作起來是不是很盡職啊!
“虎中大哥”——東北虎
東北虎,在虎族家族譜中是最特殊的一種。它的矯健雄姿,優美體態,凶猛性情,美麗色彩,都是其他虎種所望塵莫及的。
東北虎的特點是體大力強,是老虎中體形最大的一種,是國內外動物園中最珍貴的觀賞動物之一。據記載,最大的東北虎全長有3.9米(尾長占一半),肩高約1.15米,胸圍2.2米,體重達320千克。胃囊甚大,胃腸較全身長3倍多。雌虎比雄虎瘦一些,腹部有4個乳房,故一般每胎生4隻虎仔。東北虎的毛較長,冬季的毛更豐滿、厚密,黃、白、黑三色相間,柔和悅目。雄性花紋顏色略深,雌性花紋色澤光滑。東北虎有堅銳的腳爪和尖利的犬齒。爪呈蚌灰色,趾肉堅硬結實。它行動時,腳爪收縮,趾肉著地,所以聲音很小。每年初春換新爪後,它先在柏樹或鬆樹的嫩皮上抓一陣,來一番礪刀磨劍的功夫。爪最長能達10厘米,比鋼刀還利,不論多厚的牛皮也經不起它一抓。犬齒長達6厘米,用力一咬,就是牛的脖子也能咬斷。
東北虎是典型的林棲動物,它主要棲息在以紅鬆占優勢的針葉闊葉混交林中,或闊葉林的山崖間。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寒帶虎種,它的生活習性與溫帶、熱帶的虎種有很大差異。虎性孤獨,平時以單獨活動為多,很少合群,每隻虎都有自己的領地,不準其他虎來侵犯。虎的壽命一般在25年左右,三四歲時性成熟,每年在12月至翌年2月發情找配偶,隻有在這個時期,雄虎和雌虎才在一起生活。它們居住在叢林草莽覆蓋而附近又有山澗溪水的山林洞穴中,在一般情況下不出來襲擊人,但它傷害牲畜。
東北虎的主要食物是野豬、麋鹿等有蹄類動物。許多人認為虎是猛獸,應該很容易捕到獵物。其實不然,捕獵時它選擇與自己膚色相類似的草叢隱蔽,一旦發現野兔、野豬便猛撲過去,或是咬其喉頭,或是折其頸椎,要是遇到凶猛難獵的熊,就不得不經過一番搏鬥了。虎的食量很大,一餐大約能吃30千克肉,食後再飲大量的水,然後回洞穴睡覺,有時竟酣睡兩三天不醒。
由於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縮小了東北虎的棲息地,或隔斷了虎彼此間的聯係,影響了它的繁殖。再加上它的皮可製成名貴裝飾品或衣物,虎骨、肉、須、血及內髒均可入藥,因而常遭人捕殺,我國東北虎這一珍貴動物資源遭到極大破壞,估計現在野生的不足百隻,比珍稀的大熊貓數量還少,已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稀世之寶”——坡鹿
“坡鹿”是我國海南島上特有的鹿的俗名,分類學上稱它為艾氏鹿或眉杈鹿。艾氏鹿共有三四個亞種。海南島,是我國坡鹿的唯一產地。產於我國海南島的坡鹿,是不是單獨一個亞種,至今還有分歧。
坡鹿屬中型鹿,大小和梅花鹿差不多。肩高在1.05~1.10米之間,體重60~100千克。坡鹿和梅花鹿的樣子十分相像,身上的雪白的桃花(白點)十分奪目,隻是梅花鹿全身是白點,而坡鹿隻有脊背上才有。雄坡鹿高大雄壯,產茸靠雄鹿。雄鹿發情時毛色變黑,頸部變粗,脾氣急躁好鬥,常常互相爭奪配偶。發情不久,雄鹿的老角脫落,新茸長出,這時期,它們隱蔽獨居,不讓人看到,也許是為了保護它們珍貴的茸。
坡鹿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形狀特殊的角,它的角形不同於梅花鹿乃至其他各種鹿。坡鹿的角有一個大而彎的眉杈,和後麵的彎曲主枝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大角度的弧形。主枝下麵不分杈,看來好像沒有次杈、三杈,其實是分杈位置較高,長到主枝上端來了。由於坡鹿眉杈特別發達,所以外國著作中大都叫它眉杈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