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哺乳動物趣聞(1)(1 / 3)

威武不屈護幼子的長頸鹿

你見過長頸鹿嗎?就是那位恬靜、莊重、寬容,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的紳士。它看起來是個慢性子,連走路都邁著方步。不過你看到的僅是動物園裏的長頸鹿,在它的故鄉——非洲大草原上卻不是這樣的。

在非洲考察的動物學家曾記述過這樣一個場麵:在非洲肯尼亞大草原上,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搏鬥。一方是非洲獅子,它們有12隻;另一方是長頸鹿,它們隻有母子2個。剛生出不久的幼仔,驚惶失措地藏匿在母鹿的腹下。

這是發生在夜間的事。在朦朧的月色中,長頸鹿與它的幼仔,突然被一群饑餓的獅子包圍。在強敵壓境的險情下,母鹿沒有臨陣脫逃,它反而拚死護衛孩子。獅子共有12隻,其中一頭長鬃披肩的雄獅是首領。雙方對峙一會兒,饑餓難忍的獅子開始攻擊。它們的目標是幼鹿。因為成年長頸鹿身高力大,一腳能踢碎獅子的腦袋,獅子不敢輕舉妄動。

群獅趴在草地上,一步一步向幼鹿逼近。幼鹿嚇得渾身發抖,圍著母親打轉。母鹿前遮後攔,抵禦獅子進攻。但是獅子兵多將強,很難防禦。一頭獅子猛然躍起,用腳爪抓破了幼鹿的脖子,傷口頓時冒出鮮血。這時,母鹿直衝過去,猛抬前腿,向入侵者狠狠地踢了一腳,趁獅子退卻之機,救回幼鹿。幼鹿鑽進母鹿腹下,不敢離開。這時獅子從四個方向同時圍攻。長頸鹿孤立無援,難以應付,隨時有被擊敗的危險。但是母鹿仍然沉著應戰,絕不丟下孩子逃命。它麵對圍攻的猛獅,使用四隻強健有力的蹄子,奮力狠踢敵手,一次又一次地擊敗群獅。

30分鍾過去了,一個鍾頭過去了,進攻的幾頭獅子屢次受挫,無計可施。母鹿傲然挺立,威懾著四麵包圍的獅子。然而幼鹿支持不住了,它因為流血過多和極度緊張,終於跌倒在血泊中。長頸鹿雖然不能拯救幼仔,但麵對強敵它表現出的威武不屈的精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中的孤島

河馬雖長期生活在水中,但它卻不會遊泳。它在水下行動非常靈活、輕盈。它的3噸多重的肥大的身軀沉入河底,在水草之間穿梭般地行走。河馬的鼻孔構造有點特殊,潛水時鼻孔能封閉起來,隔幾分鍾再露出水麵換口氣。這時會從兩個耳道噴出兩根水柱,打得耳朵像渦輪那樣旋轉,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河馬在非洲水域雖然是天下無敵的龐然大物,但它還是小心翼翼地活動,輕易不肯暴露身份。當附近有險情發生時,它寧可泡在河水中也不貿然走去。它將頭部頂端稍稍露出水麵,像潛水艇那樣觀察形勢。這是河馬獨特的生活方式,其他動物無法效仿。因為河馬眼、鼻、耳都集中排列在頭頂一條線上,所以隻需露出頭頂就等於高高抬起整個腦袋。

河馬喜歡躺在河麵上睡覺。睡覺時它的寬闊的脊背露出水麵,仿佛是一個水中孤島。許多水鳥願意停落在這個小島上歇息、嬉戲。例如尼羅河鵝、鸕鶿等鳥兒經常光顧它。這些鳥兒見到河馬背上的寄生蟲,便爭相啄食,河馬厚皮褶內藏著的許多壁虱,經常攪得河馬心煩意亂,小鳥正好為它排憂解難,所以河馬非常歡迎這些客人。另外,小鳥還可以替河馬擔任警衛員,一旦有險情發生,它們立即發出驚恐鳴叫,同時振翅飛翔。這時河馬便知道情況它們異常,迅速沉入河水深處,躲避起來。

河馬是酷愛和平的,通常情況下它們能夠和睦相處。它們由十幾頭年齡不同的成員組成一個家庭,由其中年長的公河馬充任家長。如果家庭受到挑戰和威脅,公河馬一馬當先,與入侵者對陣。它張開血盆大口,露出下頜上的兩根巨大門牙,嚇唬敵手。如果來犯之敵膽怯逃走,則避免一場爭鬥。如果敵手不肯退卻,這兩頭河馬短兵相接,拚死廝殺,結果兩敗俱傷,雙方弄得血肉模糊,隻得休戰。

滑翔的飛鼠

去過深山密林旅行的人,偶爾在清晨或黃昏,會看見樹梢上有成群的小動物神出鬼沒地飛來飛去。這是什麼鳥兒嗎?不,它不是飛鳥兒,而是“飛鼠”!

飛鼠屬於哺乳類,是鼠類動物,與鳥類不是一族。它渾身長毛,生有一條大尾巴。它沒有鳥兒那樣的靈活、輕盈的翅膀。沒有翅膀也會飛,這是飛鼠的一項特殊本領。

飛鼠身體兩側,各有一張皮膜,從脖子開始,經過前腿、後腿,一直擴展到尾巴根兒。左右兩張皮膜展開後,很像鳥兒的雙翅,但不能夠像鳥翼那樣自由地上下搧動。皮膜張開後能夠增加在空氣中的浮力,起到降落傘的作用。所以飛鼠從一棵大樹滑翔到另一棵大樹,毫不費力氣,它一次可以滑翔越過五六十米的空間。若是從高山尖頂向山坡下麵滑翔,足能飛出100多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