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鼠的滑翔表演人們輕易是見不到的,這是由於飛鼠有個奇怪的脾氣。它白天躲在樹洞內睡大覺,隻是黃昏以後才出來活動,所以人們極難與它相會。它吃芭蕉、芒果、核桃,也吃嫩葉和甲蟲。它也懂得“居安思危”,在食物豐富又容易采集的季節,它會貯藏糧食,以備過冬食用。它選擇核桃、栗子、玉米……這些不容易黴爛的食物,貯存在樹洞附近的土裏,當冬天食物缺乏的時候,再挖出來充饑。
雙料冠軍
舉世公認的跳高、跳遠雙項冠軍——大袋鼠,前腿短,後腿長,這怎麼能跳得高、跳得遠呢?
大袋鼠的確是跳高冠軍和跳遠冠軍。它猛勁兒一跳,可以越過3米高的障礙。它奮力一衝,可以一步跳過9米,而且能夠連續不斷地快跳,最遠的一步竟能超過13米!
大袋鼠憑什麼獲得兩項冠軍?原來全憑它的兩條健壯的後腿和一條靈活有力的大尾巴。大袋鼠雖然身材高大,站起來有2米多高,但前肢後肢並不均衡。兩條前腿又短又細,仿佛是後配上的裝飾物,與健壯的後肢極不相稱。它的奔跑、跳躍全靠後腿。大袋鼠的後腿比前腿長五六倍,而且粗壯、堅實、有力。大袋鼠由於具備這樣奇特的前肢與後肢,走路姿勢也就非同一般。它不能像別的野獸那樣四腳著地、一前一後地奔走,而是用兩條後腿跳躍前進,兩條細弱的前腿是幫不上忙的。盡管大袋鼠僅用後腿跳躍前進,可要比四條腿跑的野獸快得多。它飯後散步的步伐,一次也能跳躍一米半,若是遇上強敵追趕,它拚命奔逃時的速度,就更是極其迅速了。
大袋鼠能夠獲得跳高、跳遠的雙項冠軍,還有尾巴的功勞。大袋鼠的尾巴又粗又壯,很有力氣,它撐著地麵,就像彈簧一樣能夠把大袋鼠身體彈向前方,幫助它跳躍。當大袋鼠落地的時候,尾巴再一次地把它彈起來,推動它向前……這是現代人類也不曾發明的助跑器!大袋鼠就這樣憑借雙腿和尾巴配合默契,協調自如,一起一落,一蹬一彈,飛快地跳躍、奔跑,令別的野獸望塵莫及。
殘忍與慈愛
金錢豹體魄矯健,動作敏捷、靈活,一躍可以達6米。它的爬樹本領比老虎高明得多,在樹上能捕捉機靈的猴子、飛禽,在樹椏上呼呼睡覺也不會掉下來。金錢豹經常傷害人畜,據統計每年世界上都有許多人被金錢豹咬傷。
金錢豹生性凶狠,稟性難移。老虎、獅子經過馴獸師的調馴,能夠聽從命令,服從指揮,在馬戲團裏它們會馴服地表演節目。金錢豹卻不行,不論怎樣馴養它,它都改不掉凶惡的本性。即使人們從幼獸開始馴養,它始終與人類為敵,毫不留情。因此,即使在動物園裏,也極少看見金錢豹會成為人們的好夥伴。
金錢豹對別人凶殘,但是對自己的子女卻是一反常態。它對自己的孩子特別的親熱,吃喝、遊戲、禦敵無不關懷備至。小豹會跑以後,母豹追隨其後,生怕孩子迷路走失;小豹練習爬樹的時候,它在樹下盡心保護,防備發生意外;即使小豹爬上母豹身子玩耍、嬉鬧,它也從不惱怒生氣;小豹學習捕食,它在一旁指導、助威。
對別人它是凶神惡煞,對自己的親子它是關懷備至,金錢豹正是這樣。
動物“殺嬰”之謎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在人們的印象裏,動物是不會吃自己的後代的,事實上是這樣嗎?過去很多動物學家不敢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缺乏研究。最近,美國芝加哥大學有兩位動物學家,在坦桑尼亞的原始森林研究野生動物時,他們對獅子的行為做了詳細考察,前後共計19次發現獅子撲殺自己生育的幼獅子。其中有17次是雄獅父親將雌獅母親一胎生出的未滿4個月的幼獅子全部殺死。而幾隻稍大些的少年獅子竟然被雄獅攆出家門。怎樣解釋獅子的行為呢?
獅子“殺嬰”殺後代是動物界僅有的例外現象嗎?不是的。科學家在猿猴家族之中,也發現過這種“殺嬰”的殘暴現象。在印度的叢林裏,生活著許多猿猴家族。每一個家庭由一頭雄猴和數頭雌猴組成。猴群中的婚姻是不平等的。雄猴是威嚴的家長,獨斷專橫,它占有幾頭雌猴,可以隨心所欲地與其中任何一頭雌猴交配。那些身體較弱的雄猴,卻極難找到配偶,隻好打光棍,在森林中流浪。作為家長的雄猴,有時會殺掉幾隻親生的小猴。這真是有點駭人聽聞。猿猴怎麼也同獅子一樣殘忍?
對於雄猴為什麼要殺死親生骨肉的問題,科學家們長時間地進行了研究。1974年,一位名叫赫代的科學家考察猿猴家族之後,向人們公布了他對猿猴殺嬰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