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哺乳動物趣聞(3)(1 / 3)

鼩鼱是獸類世界的侏儒。它的體長隻不過7厘米左右,外貌有點像小老鼠。與眾不同的是,這種小動物能量消耗特別厲害,食物消化得特別快。它的肚子簡直像個無底洞,需要不停地進食。兩個小時不吃東西,鼩鼱會餓得渾身無力,行動呆滯;一旦停食4小時以上,它就會活活餓死。平時,鼩鼱隻要遇到可以吃的東西:蠕蟲、甲蟲、蚯蚓等,便饑不擇食,照單全收。可是,如果鼩鼱同時發現一隻甲蟲和一條蚯蚓,它們都是活的,吃了前者,後者會逃走,那麼這個餓得發慌的小動物,究竟先捕食甲蟲,還是先吃蚯蚓呢?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動物學家通過實驗發現:這時鼩鼱有個明確的選食準則——挑最大的食物先吃。

讓鼩鼱挑選體積大小不同的食物,它總是毫不猶豫地先吃最大的食物。動物學家把一種身體被分成一節節體節的蠕蟲,按一節長、兩節長和四節長各一段,放在這個貪婪的小家夥麵前。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它總是先吃四節長的一段。鼩鼱之所以挑最大的吃,是因為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基本上與食物的體積成正比。也就是說,食物的體積越大,越容易填飽肚子,價值也就越高。

但是,這一選食準則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對鼩鼱有利。譬如,把一堆一節長的蠕蟲和一堆兩節長的蠕蟲,放在鼩鼱麵前,它肯定會看中兩節長的那一堆。實際上,它還是吃一節長的那一堆更合算。因為一節長的蠕蟲體積小,鼩鼱可以連續不停地吞進肚去,而兩節長的蠕蟲體積較大,得花時間咀嚼,一咀嚼,攝入食物的效率就會降低。當然,在野外鼩鼱不大可能遇上這麼一堆都是一節長的蠕蟲。因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鼩鼱的選食準則還是十分有效的。

精心養育兒女的褐鬣狗

橫行於非洲阿拉哈裏荒漠的褐鬣狗是個出了名的凶猛野獸,它生性殘忍,無惡不作。追捕弱不禁風的小動物,咬殺上百斤重的非洲羚羊,都是它常幹的勾當。所以,在人們的心目中,褐鬣狗是一個凶殘的強盜。然而,這惡魔在它的家族內部,卻一改往日的凶殘,成為愛護兒女的模範。

褐鬣狗生下兒女後,最擔心的就是幼仔的安全問題。因此,褐鬣狗對子女所居住洞穴的建造,考慮得十分周密。剛剛出生的小褐鬣狗住在較小的“產房”洞裏。狗媽媽每天細心照顧,按時給孩子喂奶。小狗睡覺的時候,狗媽媽生怕孩子睡得不舒服,常常替小家夥翻身,改變睡姿,挪動地方。經過近半年的精心養育,小狗長大了一些,狗媽媽和小狗們搬離“產房”,搬入一間有奶媽照料的“托兒所”。奶媽最為平等、公正,對待孩子不分親疏、遠近,一律精心喂奶。小褐鬣狗就在這樣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度過了美好的童年。

一年之後,小狗長大了,它們告別了托兒所的集體生活,自己搬入了“單身宿舍”——這是父母為它們準備的特別洞穴,過起了獨身生活。雖然兒女長大了一些,可是母狗仍然要送食物給它們吃。

褐鬣狗每天都要到野外捕獲食物,當它們離家遠行時,叮囑幼仔藏入托兒所,不得外出。它們會留下一條精明強悍的母狗照料家族的孩子,孩子們十分聽話,隱蔽在洞穴內從不大聲吼叫。一旦發現敵情,立刻藏入洞壁上的暗室,誰也休想找到它們。

褐鬣狗對子女充滿了愛心,這正是它們能在荒涼的阿拉哈裏繁衍生息的真正原因。

野豬的鎧甲

豬在人們的心目中,總是呆傻、蠢笨、自私、懶散、好吃懶做、膽小怕事的形象。豬八戒是婦嬬皆知的文學人物,他便是以豬的習性塑造的。那麼豬的祖先也像家豬一樣嗎?動物學家深入原始森林,調查研究野豬的習性和生活規律,發現它們的生活習性並不像家豬那樣,而是一種既聰明伶俐,又講究衛生、喜愛清潔的動物,長期以來人們加在豬身上的一些不實之詞應該徹底進行刪除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