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上千年的積累和努力,少林功夫中的武與禪已經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少林功夫中的武,已經融化在了參禪之中。這是少林功夫與其他派係武術的不同之處。
少林功夫的許多招式都是僧人們受日常勞作如挑水、掃地、打柴、燒火動作的啟發加工提煉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實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被譽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經》,記載的就是一種疏通人體經脈從而強筋壯骨的功夫。菩提達摩采用壁觀的方法參禪,長期靜坐,困倦是難免的,要時常起來活動筋骨。
相傳達摩走後,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盒上沒有鎖,卻打不開。聰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鐵盒便開了,原來鐵盒被蠟封住,以防水汽侵蝕。鐵盒中有兩部書,一本是《易筋經》,另一本叫《洗髓經》,都是用梵文寫的。
當時,少林寺裏真正懂梵文的隻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經》留在少林,自己拿著《洗髓經》去雲遊天下。寺中也有一些對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譯,依法修煉,以致少林功夫多如牛毛。
後來,有位僧人帶著《易筋經》去峨眉山,見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諦。在般剌密諦的幫助下,《易筋經》才有了中文版。
慧可雲遊歸來,帶回了他自己翻譯的《洗髓經》。大家兩相比較,才發現《易筋經》和《洗髓經》原來是一體的。自《易筋經》問世,少林僧人坐禪與習武已是密不可分了。
禪與武的優越之處,就是少林功夫已經形成人人可以演練的很具體的參禪程式。提倡武術禪的真正價值,就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禪程式。
少林武功有拳術、棍術、槍術、刀術、劍術、其他兵器械類、器械對練及器械拳術對練套路、技擊散打、氣功、軟硬功夫,著名的功夫有童子功、鐵砂掌、排打功、梅花樁、少林寺五行拳、八段錦、少林寺易筋經等。少林寺向來以拳術馳名海內外,享有武林之尊的盛譽。
[旁注]
太尉秦漢時中央掌軍事的最高官員,秦朝以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並為三公。後逐漸成為虛銜或加官。東漢時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分別開府,置僚佐。自隋撤銷府與僚佐,便漸次演化成優寵宰相、親王、使相的加官、贈官。
隋文帝(541年~604年),即楊堅,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開創先進的選官製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我國成為盛世之國,是我國農耕文明的巔峰時期,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之一,被尊為聖人可汗。
大司空古代官名,從堯帝以來就設有,但曆代的職務有所不同。如堯、舜、禹時代的司空,主管治理水土;西周時代的司空,主管建築工程,製造車服器械,監督手工業奴隸,為六卿之一等。後來到了漢代,稱為司空,主管囚徒。明、清習慣上常稱工部尚書為大司空。
二祖慧可(487年~593年),一名僧可,又名神光,俗姓頤,是我國禪宗的第二祖。他少為儒生時,博覽群書,通達老莊易學。出家以後,精研三藏內典。相傳慧可在年約40歲時,遇天竺沙門菩提達摩在嵩洛遊化,即禮他為師
參禪是禪宗用以學人求證真心實相的一種行門。參禪所參的是出生宇宙萬法的實相和自性心,若得參透,便是明心。參禪最主要的是生死心切和發長遠心。
[閱讀鏈接]
與少林寺武學、禪學同樣光輝燦爛的是少林醫藥。少林醫藥的總綱是活血化瘀抗衰老,疏通經絡祛百病。它以通為補,以通為用。這個古老的主張,正符合現代醫學界的共識,即多種怪異之病,如癌症先起於相關的瘀堵。
少林武功以易筋經、洗髓經作為鎮寺之寶。同樣,少林醫藥的治療理念也強調,不僅僅要治療疾病的症狀,更要讓病人易筋洗髓,脫胎換骨,去除病根不複發。
少林黑膏是1500多年,來曆代高僧不斷實踐總結的聖方,效果神奇,被稱為寺內三大鎮寺秘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