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材料都有電阻。如果將某材料做成長1厘米、截麵1平方厘米的樣品,則該樣品的電阻就叫這種材料的電阻率。平時常用電阻率來表征材料導電的難易。良絕緣體的電阻率比良導體的要大1025倍。良導體有鋁、銅、銀等。在常溫下銀的電阻率最小,為159×10-6歐姆·厘米。為了減少因電阻所損耗的電能,人們常用鋁、銅、銀這類電阻小的材料來做導線,以輸送電能,或傳遞聲音、圖象等信息的電信號。

材料的電阻還會隨著溫度而變化。一般說來,溫度越高,電阻越大;溫度越低,電阻越小。起初,人們以為溫度要降到絕對零度,電阻才會為零。

後來才發現,不少材料的電阻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某個溫度上就會降到零,此時材料就變成了沒有電阻的超導體。第一次發現超導現象是在1911年。

其時,翁納斯在作低溫條件下汞的電阻與溫度關係的實驗,他發現汞的電阻在略低於氦的沸點處,突然降至無可測量之值。後來,不少人重複了這類實驗。由於在低溫下導體失去電阻,撤去電源後,其中的電流仍可經久不衰。

這種超導電流持續流動的最長記錄是2年,2年中雖無電源補充電流仍長流不息,毫無減弱的跡象,後來隻是由於運輸工人罷工,中斷了液氦的供應,無法保持所要的低溫,實驗方告結束。利用超導體沒有電阻的特點,可通以極大的電流,產生出極強磁場,以補常規磁鐵的不足。世界上第一個超導磁鐵,在超導現象發現的50年之後,於1963年方才問世,它可產生10萬奧斯特的磁場。

最厲害的噪聲

鼓瑟琴管,燕語鶯囀,聞之欣然色喜。當你坐在音樂廳裏欣賞悅耳的聲音時,你可曾想到還有一種殘酷的聲音,竟會置人於死地。

物體在媒質中振動,便發出聲音。振動有兩種:周期性的和非周期性的。各種樂器就是周期性振動的聲源,它們奏出悅耳動聽的樂音。與樂音相反的是噪音(或叫噪聲),那是由非周期性振動的聲源產生的。一般物體發出的大多是噪音,人們聞之總不免疾首蹙額。你看小孩一聽到隆隆雷鳴,就馬上捂住耳朵。噪音使人覺得很不愉快。

豈止是不愉快而已,噪聲還危及人類的健康和生命。聲音有輕有響,人耳剛能聽出的聲音大約為1分貝(分貝為聲音響度單位),這叫聞閾;大於100分貝的噪音就會使耳朵發脹、疼痛,這樣的聲響叫痛閾。人們總是處在不同響度的噪聲的包圍之中。例如,熱鬧街上的吵鬧聲,響度達到70分貝;印刷車間的嘈雜聲,響度達到90分貝;舊式飛機的發動聲響,則超過115分貝。高響度的噪聲會使人感到乏力、疲倦、頭痛、失眠。痛閾以上的噪聲危害更大。試驗表明,超過115分貝,大腦皮層的功能便嚴重衰退;達到165分貝,動物死亡;及至超過175分貝,人也會喪命。

噪聲曾被用作刑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某些國家用噪聲來折磨戰俘。

他們用高音喇叭對準異國間諜“轟擊”。

當聲響超過痛閾時,受刑者產生痛感、心情煩躁;接著思索困難、情緒低落,於是審訊者有可能從其口中套出真實情報。

要是某些受刑者仍能控製意誌,則繼續增大響度,受刑者便汗流如雨、全身抽搐。當聲響超過130分貝後,受刑者則大聲呼叫、眼結膜充血,並竭力掙脫束縛以求撞牆自殺。在如此極高響度的噪聲的轟擊下,許多俘虜在耳鼓膜破裂兩小時後昏死。這是一種何等殘酷的刑罰!

據幸存者申述,即使將他槍殺,也不願再受一次“噪聲刑”。

即使噪聲的響度不超過痛閾,長期受其騷擾,也是一種慢性中毒。它對人體的呼吸係統、神經係統、循環係統、消化係統等都有影響,特別是對神經係統的摧殘比對聽覺的損傷更為嚴重得多。所以,聯合國在1979年世界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將噪聲列為當代人類最不可容忍的災難之一。目前,因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發達,城市噪聲比30年代以前提高了幾十倍。目前,世界上城市最高噪聲響度竟達155分貝。1965年,美國國家航空和太空總署宣布,實驗室中製造的噪聲已達210分貝。此噪音足以在固體上穿個洞。因此,控製噪聲、降低響度,已成為世界科學界最關注的研究課題之一了。人們喜愛樂音,憎恨噪聲,正在為降低“分貝之最”而進行著艱苦卓絕的努力。

赫茲的試驗計算機參與戰爭

計算機可以參加戰爭這是一件很稀奇的事,一般人也很難理解,但現在確實已經變成了現實。

2000年春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違犯國際有關公約,向南聯盟進行了瘋狂的空襲。在持續78天的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先後凋集了1000多架戰機輪番轟炸,南聯盟也使出了所有武器全力反抗。

戰爭結束後,美國聲稱隻損失了2架戰鬥機。而南聯盟方麵則公開表示:共擊落61架戰鬥機、30架無人駕駛機、7架直升機,攔截238枚巡航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