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石油汙染的危害
水體中石油類汙染物質主要來源於船舶排水、工業廢水、海上石油開采及大氣石油烴沉降。水體中油汙染的危害是多方麵的:含有石油類的廢水排入水體後彩成油膜,阻止大氣對水的複氧,並妨礙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石油類物質經微生物降解需要消耗氧氣,造成水體缺氧;石油類物質黏附在魚鰓及藻類、浮遊生物上,可致其死亡:石油類物質還可抑製水鳥產卵和孵化。此外,石油類的組成成分小、含有多種有毒物質,食用受石油類汙染的魚類等水產品,會危及人體健康。
水體石油汙染的重大事件:
1967年3月,利比裏亞油輪“托雷峽穀”號在英國錫利群島附近海域沉沒,12萬噸原油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國海岸。
1978年3月,利比裏亞油輪“阿莫科·加的斯”號在法國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沒,23萬噸原油泄漏,沿海400公裏區域受到汙染。
1979年6月,墨西哥灣一處油井發生爆炸,100萬噸石油流入墨西哥灣,產生大麵積浮油。
1989年3月,美國埃克森公司“瓦爾德斯”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擱淺,泄漏5萬噸原油。沿海1300公裏區域受到汙染,當地鮭魚和鯡魚近於滅絕,數十家企業破產或瀕臨倒閉。這是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汙染事故。
1991年1月,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撤出科威特前點燃科威特境內油井,多達100萬噸石油泄漏,汙染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裏區域。
1992年12月,希臘油輪“愛琴海”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魯尼亞港附近觸礁擱淺,後在狂風巨浪衝擊下斷為兩截,至少6萬多噸原油泄漏,汙染加利西亞沿岸200公裏區域。
1996年2月,利比裏亞油輪“海上女王”號在英國西部威爾士聖安角附近觸礁,14.7萬噸原油泄漏,致死超過2.5萬隻水鳥。
1999年12月,馬耳他籍油輪“埃裏卡”號在法國西北部海域遭遇風暴,斷裂沉沒,泄漏1萬多噸重油,沿海400公裏區域受到汙染。
2002年11月,利比裏亞籍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體沉沒,至少6.3萬噸重油泄漏。法國、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計數千公裏海岸受汙染,數萬隻海鳥死亡。
2007年11月,裝載4700噸重油的俄羅斯油輪“伏爾加石油139”號在刻赤海峽遭遇狂風,解體沉沒,3000多噸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嚴重汙染。
2010年4月,位於美國南部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發生爆炸,事故造成的原油泄漏形成了一條長達100多公裏的汙染帶,造成嚴重汙染。
水體石油汙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有研究表明,石油中各種餾分物(組分)的毒性是不一樣的,而不同的組分給海洋生物帶來的毒性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列舉四種加以說明。
低沸點飽和烴(輕質油)
低沸點飽和烴對許多低等海洋動物具有毒性。當濃度較低時,能引起動物麻醉;濃度高時能破壞細胞,以致引起動物死亡,對海洋動物的幼蟲危害更大。
高沸點飽和烴(重質油和原油)
高沸點飽和烴在許多海洋生物體內也天然存在。過量時能擾亂海洋生物的營養狀況,也可能會吸收海洋動物間進行通訊所需要的化學物質,但不會直接產生毒性。
芳族烴
芳族烴在石油中含量高、毒性大。對人體和其他生物來說,低沸點的芳族烴,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的毒性更加強烈;而高沸點的芳族烴則是長效毒物。我們現在有理由認為,多環芳族烴是一種致癌物質。
非烴組分
石油中的非烴組分包括氮、氧、硫和各種金屬化合物。它們對生物的影響和毒性與相應的芳族化合物非常相似。
另外,進入海洋環境的石油,在氧化和溶解過程中會對海水的某些化學物質產生一定的影響。石油的溶解能夠導致海水中二氧化碳和有機質含量的增高,溶解氧的含量則急劇下降。此外,在細菌對石油進行分解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通常情況下,1升石油完全被氧化,需要消耗40萬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因此,一起大規模的石油汙染事件往往能夠引起較大麵積海域的嚴重缺氧,對海洋生物可能會造成嚴重危害。
那麼水體石油汙染會給生物帶來什麼樣的危害?水體石油汙染給生物帶來的危害有短期和長期的兩種。短期危害是指石油汙染事件發生後,短期內造成並能明顯察覺到的那種危害。在這裏先讓我們舉幾個小例子。
對海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