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汙染對海鳥的危害最為明顯,常常造成海鳥的大量死亡。海鳥的羽毛有防水的性能,但它卻是親油的。在海鳥中,石油汙染對海鴨、潛水鳥等飛翔能力弱的鳥類和無飛翔能力的企鵝危害最大。石油對海鳥的主要影響在於它可以滲入或粘住其羽毛,破壞羽毛的組織結構。當海鳥受到輕度油汙染時,海水能侵入平時充滿空氣的羽毛空間,使羽毛失去隔熱性能,降低了浮力;而受到嚴重油汙染的海鳥,因體重增加而下沉,既遊不動也飛不起來。
對海洋哺乳動物的危害
石油汙染對海洋哺乳動物的危害類似於對潛水鳥的危害。大多數海洋哺乳動物外體表均有毛,它們呼吸時要上浮到水麵,如果海麵上有浮油,毛就會被粘住而喪失其防水性能與保溫能力,例如海獺等都是如此。而對於鯨、海豚等體表無毛的海洋哺乳動物來說,石油雖不能直接將其致死,但是油塊卻能堵塞它們的呼吸器官,妨礙其呼吸,嚴重者甚至窒息而死。
對魚類的危害
海洋石油汙染短期內對成魚並不產生明顯的危害,但是毒性大的燃料油卻能大量殺死魚類。魚的體表、嘴和鰓都有一層粘性的防油薄膜,如果將魚浸泡在含油廢水中,半分鍾後再放回清潔的水中,魚體上的油就會完全漂走,並不產生危害。但是用石油殘渣或輕質燃料油塗在魚鰓上,魚很快便窒息死亡。石油汙染對幼魚和魚卵的危害很大。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魚卵和幼魚。在受到石油汙染的海水中孵化出來的幼魚大部分是畸形的,不僅魚體扭曲而且沒有生命力。
對底棲動物的危害
底棲動物不僅受海水中石油的影響,而且也會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響。在比較大型的底棲動物中,棘皮動物對水質的任何汙濁是十分敏感的,甚至7年後其死亡率仍然很高。
軟體動物棲息在海底,當有大量石油從海麵下沉時,由於石油堵住軟體動物的出入水管,或因石油氧化時消耗底層水中大量的氧氣,能使軟體動物窒息死亡。對於濾食性的雙殼類軟體動物來說,當海水中有大量石油小滴時,就會吸入軟體動物的入水管,聚集在內套膜腔內。
有人發現,海水中含有1%甚至1%e的燃料油就會對牡蠣產生明顯影響。而當濃度達到3%~4%時,牡蠣在一周內即可死亡.
對海藻的危害
大型海藻例如褐藻等表麵通常有一層藻膠膜,能夠防止油類的汙染。而小型藻類則沒有這種防油性能,很容易因受到石油汙染而大量死亡。
石油還能妨礙海藻幼苗的光合作用。濃度為1%e的柴油乳化液三天內就能幾乎完全阻止海藻幼苗的光合作用,而燃料油對海藻幼苗的毒性更大。
有人作過這樣的研究,在通常情況下,石油汙染發生以後至少要經過5~7年,海區的生物才能完全重新繁殖起來。
現在再讓我們來看看石油汙染對海洋生物的長期危害有哪些。
與顯而易見的短期危害相比,石油汙染對海洋生物造成的長期危害更為嚴重,往往需要經過幾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被發現。
在研究海洋食物鏈中的有機化合物時人們發現,各種結構的石油烴一旦被某種海洋生物吸收,性質就會變得十分穩定,在食物鏈中循環而不再被分解。海洋食物鏈中不僅可以保存石油烴,而且還能濃縮石油烴,直到具有毒效的程度。
在用消油劑處理海麵油汙時,或在風浪的作用下,能將石油分解成易於被許多種海洋生物吸收和消化的小油滴。海洋生物吸收了這些小油滴以後,石油便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們食用的經濟魚、蝦、貝體內,而最終它們會把石油成分中的長效毒性物質如致癌物質帶人人體,危及人類健康。
一些水體汙染物對環境的影響
懸浮物對環境的影響
懸浮物是指懸浮在水中的細小固體或膠體物質,主要來自水力衝灰、礦石處理、建築、冶金、化肥、化工、紙漿和造紙、食品加工等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懸浮物除了使水體渾濁,影響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外,其沉積還會使水底棲息生物窒息,破壞魚類產卵區,淤塞河流或湖泊。此外,懸浮物中的無機和膠體物較容易吸附營養物、有機毒物、重金屬及農藥等,形成危害更大的複合汙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