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降解的有機物對環境的影響
生活汙水和食品、造紙、製革、印染及石化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糖類、蛋白質、油脂、氨基酸、脂肪酸和酚類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以懸浮態或溶解態存在於汙水中,排入水體後能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終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並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因而被稱為耗氧有機物。在標準狀況下,水中溶解氧約9毫克/升,當溶解氧降至4毫克/升以下時,將嚴重影響魚類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當溶解氧降低到1毫克/升時,大部分魚類會窒息死亡;當溶解氧降至零時,水中厭氧微生物占據優勢。
有機物將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甲烷、硫化氫、氨和硫醇等難聞、有毒氣體,造成水體發黑發臭,影響城市供水及工農業用水、景觀用水。
難降解有機物是指那些難以被自然降解的有機物,它們大多為人工合成化學品。例如,有機氯農藥。它們的特點是能在水中長期穩定地存留,並在食物鏈中進行生化積累,其中一部分化合物即使在十分低的含量下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對人類的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重金屬對環境的影響
作為水汙染物的重金屬,主要是指汞、銅、鉛、鉻以及類金屬砷等生物毒性顯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屬(如鋅、鎳、錫等)。
從重金屬對生物與人體的毒性危害來看,重金屬汙染的特點表現為:(1)重金屬的毒性通常由微量所致,一般重金屬產生毒性的濃度範圍在1~10毫克/升之間,毒性較強的金屬汞、鎘等為0.01~0.001毫克/升。(2)重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幾乎都通過與機體結合而發揮作用,某些重金屬可在生物體內轉化為毒性更強的有機化合物。例如,著名的日本水俁病就是由汞的甲基化作用形成甲基汞,破壞人的神經係統所致。(3)重金屬不能被生物降解,生物從環境中攝取的重金屬可通過食物鏈發生生物放大、富集,在人體內不斷積蓄造成慢性中毒。例如,淡水浮遊植物能富集汞1000倍,而淡水無脊椎動物及魚類的富集作用可高達10000倍。(4)重金屬的毒性與金屬的形態有關。例如,六價鉻的毒性是三價鉻的10倍。
作為具有潛在危害的重要汙染物質,重金屬汙染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酸堿對環境的影響
酸堿:水中的酸堿主要來自礦山排水、工業廢水或酸雨。酸堿破壞水的自然緩衝作用和水生生態係統的平衡。例如,當pH值小於6.5或大於8.5時,水中生物的生長就受到抑製。酸堿汙染會使水的含鹽量增加,對工業、農業、漁業和生活用水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酸堿汙染還會腐蝕船隻、橋梁及其他水上建築。
病原菌對環境的影響
生活汙水、醫院汙水和屠宰、製革、生物製品等工業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寄生蟲,傳播多種傳染疾病和寄生蟲病。
熱汙染對環境的汙染
由工礦企業排放高溫廢水引起水體的溫度升高,稱為熱汙染。水溫升高使水中溶解氧減少,加快了水中化學反應和生化反應的速度,改變了水生態係統,破壞生態功能平衡。
放射性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工業部門和使用放射性物質的民用部門。放射性物質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影響飲水水質,並且通過食物鏈對人體產生內輻射,使人出現頭痛、頭暈、食欲下降等症狀,繼而出現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並可導致腫瘤、白血病和遺傳障礙等疾病。
“汙水”漫流
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我們的向往。看看你的周邊,這樣的地方還有多少?身邊的小河早已經失去健康活力,或者已經死亡--季節或者永久的斷流,或者已經變成“髒水”。過去我們描述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已經演變成“一江‘汙水’“向東流”,甚至個別河流流淌的連“汙水”都不是,而是“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