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約有22%的冰川體積在過去四十年漸漸失去。天山是中國最大的冰川區,共有冰川6890多條,總麵積約9500多平方公裏。新疆北部和南部的冰川目前都發現萎縮現象,冰川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退。烏魯木齊河發源於天山的天格爾峰1號冰川,河水年徑流量為2.35億立方米,是烏魯木齊市的主要水源,1號冰川一直處於後退狀態,從1962年開始的30年內,冰川退縮了140米。近年來,祁連山冰川縮減,融水比上個世紀的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區的雪線年均上升竟達12.5至22.5米。
在喜馬拉雅山,一條最大的冰川從1935年以來已縮短了300多米。近年來,珠峰地區的東絨布冰川和中絨布冰川消融加劇,使冰川明顯退縮,20世紀60年代初,珠峰地區冰川尾部在海拔5400多米處。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珠峰地區對外開放,在該地區登山、探險、旅遊的人數迅速增加,當地群眾已把犛牛通道修到海拔6500米處。國際冰雪委員會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著,喜馬拉雅山區有近50座冰川湖湖水水位迅速上升就是明證。科學家預計,在未來35年間,喜馬拉雅山冰川麵積將縮小1/5。
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宣布,在加拿大努納武特區埃爾斯米爾島的北部海岸附近,3000歲高齡的北極冰架“老大”沃德·亨特不複存在。他們通過雷達勘察了解到,2000年,388.5平方公裏大小的沃德·亨特出現一個小裂縫,2002年,這個裂縫擴大為77米,旁邊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裂縫,一塊6平方公裏大小的浮冰已經分離出去,飄在沃德·亨特附近,並預言沃德·亨特最終一分為二。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冰蓋,自1993年以來,其南部和東部邊緣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在變薄著。
占世界冰儲量91%的南極冰蓋,1998年以來占總麵積1/7的冰體已經消失。去年底,美國地理協會報告了南極三個最大的冰川在十年內變薄而減少了45米厚度。
冰川萎縮的速度確實是相當驚人的。在秘魯利馬地區,近年來冰川正以每年30米的速度消融,而在1990年以前,消融速度每年隻有3米。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全球大約1/4以上冰川將消失。到2100年可能達到50%,那時,可能隻有在阿拉斯加、巴塔哥尼亞高原、喜馬拉雅山和中亞山地還會有一些較大的冰川分布區。
正在加速消融的冰川嚴峻態勢,必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1)海平麵上升
科學家認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冰蓋和山地冰川的融化,是導致全球海平麵上升10-25厘米的原因之一。如今,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麵上升的數值正在不斷增加著。如果南極冰蓋發生崩解,會引起全球海平麵上升近6米。如果南北極兩大冰蓋全部融化,其結果會使海平麵上升近70米。
冰川消融引起海平麵上升,將淹沒沿岸大片地區,使得居住在這些地區占世界一半人口的居民不得安寧,所有的沿海地區都將變成汪洋大海,美國紐約隻能剩下聯合國大廈和幾座摩天大樓的樓頂,法國巴黎也許隻能看到埃菲爾鐵塔的塔頂,而荷蘭、英國等幾十個低窪國家將不複存在。
中國海岸線長達6000多公裏,沿海分布著的上百座大中城市,都是人口密集之地。大連、天津、青島、上海、杭州、廈門、廣州、香港、澳門和深圳等城市的海拔都在20米以內。就是北京,以及南京、武漢這些看似和海洋雖有一定距離,但那海拔卻都在山嶽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的“水漫”之列。更何況我國除大陸之外,更有海南,舟山、台灣等大小島嶼5000多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