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冰對北極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北極熊的主要捕食對象——海豹和海獺都在海洋深處活動。當海麵上大的冰塊融化以後,北極熊的活動範圍就被局限在狹小的陸地上了。它們雖然也會遊泳,但是比起那些天生就是“遊泳健將”的海豹就遜色得多了。所以,如果不借助浮冰,它們很難擴大活動範圍,很難有效地捕捉到肥碩美味的海豹。浮冰拓展了北極熊的活動範圍,為北極熊到遠離海岸的深海處捕獵提供了可能。此外,科學家還指出,在哈德遜灣氣溫每上升1℃,冰麵融化導致的捕食機會減少就會引起雌性北極熊的體重減少22公斤。雌性北極熊脂肪攝人量的減少直接影響到下一代北極熊的存活和成長。雌性北極熊每年11月份在陸地上的雪洞中待產,十二月份生下小熊,等小熊長到5個月大時才能適應長途的旅行,這時熊媽媽才能帶著小熊到浮冰上捕食獵物。也就是說在漫長的6個多月的時間裏,母熊沒有任何能量攝入,還要喂養小熊,所有身體活動全靠消耗身體內的脂肪。由此可見,在生育前脂肪的儲備對母熊的身體健康和小熊的存活至關重要。科學家在哈德遜灣的調查研究顯示,在1980年至1992年這段時間內,北極熊的存活率僅為44%,導致這一低成活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食物和足夠的母乳喂養。
除了浮冰外,還有一種可怕現象影響極地生物的生存,那就是大量的降雨。由於全球氣溫升高,往日的雪在氣溫升高的情況下變成了雨,降水規律和降水頻率發生了變化,雨量越來越多。
北極的生物如北極熊、海獺住在洞穴裏。它們的洞穴是由雪做成的。在越來越多的雨水衝刷下,很多雪洞會被衝毀,許多幼仔還沒有走出雪洞就被埋在坍塌了的雪洞中,窒息而死。就是沒被塌陷的洞穴壓死,小幼仔們也無法抵禦北極寒冷而嚴酷的天氣,小北極熊要4個月大時才能長期在洞外抵禦北極寒冷而嚴酷的天氣。
2.冰川融化
我們前麵就大量講到冰川融化的現象,指出冰川融化是全球變暖的第二個氣象警報,也列舉了一些冰川融化的事例。不知你是否在問:冰雪融化會帶來什麼影響呢?我們來具體看看。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庫,全球70%的淡水被儲存在冰川中。自1850年小冰期結束以來,全球冰川開始退縮,這種退縮屬於正常的氣候變化現象。然而,近幾十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以有記錄以來的最快的速度在融化,到20世紀90年代全球冰川呈現出加速融化的趨勢,這一時段也正好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為溫暖的10年。冰川融化和退縮的速度不斷加快,意味著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將麵臨著洪水、幹旱以及飲用水減少的威脅。
2000年至2002年兩年間,加拿大北部埃爾斯米爾島上的沃亨冰蓋發生破裂,巨大的冰蓋一分為二,威脅著北半球的最大的冰蓋湖迪斯雷立峽灣中奇特的生物現象。在這個有著3000年曆史的峽灣中,水底的海洋微生物與水麵冰層下的淡水生物和諧相處,形成了淡水生物與海水生物混居的奇特現象。然而由於冰蓋的融化,這種奇特的低鹽度海水正在慢慢地消失。截至2002年,96%的低鹽度棲居環境已經被破壞。棲居環境被破壞,那些生物還有地方生存嗎?
冰川融化不僅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也影響到我們的水資源。我們前麵講過,山地冰川是地球上許多河流最主要的水源,是許多大河的發源地。
可是由於全球變暖,許多冰川退縮甚至消失。隨著山地冰川的退縮消失,大部分以冰川徑流作為水源的地區將會發生嚴重的缺水危機。奎爾卡亞冰帽作為秘魯利馬市長期的水源,現在正以每年30米的速度退縮,這種情況威脅到該市上萬居民的用水。厄瓜多爾、秘魯和玻利維亞等國的大部分地區的城市用水、水力發電都要依賴安第斯山脈的冰川融水。然而冰川的加速退縮正不斷地威脅著這裏居民的正常生活,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用水短缺和因為用水而引起的糾紛。我們前麵講的祁連山冰川縮減危及河西走廊,也是一種水資源緊缺的警告。我國的長江、黃河的水流量可能也會受到影響,黃河可能會經常出現枯水期。
冰川融化還有一個影響,我們前麵講過,就是冰磧湖、冰川湖迅速“擴張”,並不時有潰決現象發生。由於喜馬拉雅山的冰川退縮,1985年,尼泊爾的狼沒車冰川湖潰決,淹沒了可耕用的土地,衝毀了許多橋梁房屋和一座即將建成的水電站,造成了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
3.珊瑚白化
我們前麵已經講了珊瑚“白化”現象,但我們並沒有意識到珊瑚“白化”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裏,我們著重來講講。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多樣性表現最突出和生產力最高的區域,許多海洋生物都選擇珊瑚礁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因此珊瑚礁又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是海洋中生物最豐富的區域。在深海,魚類為了保護自己,體色一般都很單調。但是遊弋在珊瑚礁周圍的魚類的體色卻五彩繽紛。可以說正是珊瑚的美麗色彩成就了這些魚群的色彩斑斕,形成了海洋中一道絢麗的風景。然而,海洋水溫的升高卻直接引起與珊瑚共生的海藻的離開,使珊瑚失去了生命力,變成白色,這一過程就是白化。白化是海洋生物的災難,這意味著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的消失,生物多樣性隨之受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