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們愛這生機盎然的家園!(4)(1 / 3)

淺海帶現在該向海洋出發,去考察近岸淺海水域了。我們將分小組乘坐考察船考察下一個類型的海洋棲息地。大陸的邊緣像一個板架向海洋延伸一小段距離,在最低潮位線的下方是一個淺水區域,稱為淺海帶,蜿蜒於整個大陸架。與淡水生物群落一樣的是,這一地帶中的淺水區是適宜進行光合作用的。因此,這一區域的生物十分豐富。許多大魚群,如沙丁魚和鯤魚就是靠這一地帶中的海藻生活的。在熱帶的溫暖海域,淺海帶可以形成珊瑚礁。雖然珊瑚礁可能看起來像石頭,但實際上它是其他許多生物的家園。

大洋帶在寬廣的海洋中,陽光能夠穿透水層幾百米。漂浮的海藻就在這一層中進行光合作用。這些海藻是生產者,它是形成大洋中所有食物網的基礎。其他的海洋生物,如金槍魚、劍魚、鯨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海藻為食。

深海帶深海帶位於大洋帶中的表層下方。幾乎所有的深海帶的海底都是一片黑暗。你們需要鑽進潛水艇打開前燈來探索這一區域。在沒有陽光的地方,生物是如何存活的呢?在這一區域的許多動物都靠下沉的生物遺體生存。深海帶的最深處則是那些樣子古怪的魚類的家園,像在黑暗中會發光的大王烏賊和長有一排排鋒利牙齒的魚。

在記錄完深海帶的觀察結果以後,我們的長途環球考察也就結束了。我們終於要回家了。

七、美麗的自然風光

地球在46億年的演化曆史中,地球的變遷造就的地球現在奇異多彩的地形地貌。從南極到北極,從東半球到西半球,許多或雄渾、或秀美的自然風光正是大自然滄桑曆史的見證。

亞馬遜雨林

位於南美北部亞馬遜河及其支流流域,為大熱帶雨林,麵積6000000平方公裏覆蓋巴西總麵積40%。北抵圭亞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脈,南為巴西中央高原,東臨大西洋。

亞馬遜河流域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東麵的大西洋沿岸延伸到低地與安地斯山脈山麓丘陵相接處,形成一條林帶,逐漸拓寬至1900公裏。雨林異常寬廣,而且連綿不斷,反映出該地氣候特點︰多雨、潮濕及普遍高溫。

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其麵積比歐洲還要大,有700萬平方千米。它從安第斯山脈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亞馬遜雨林對於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關重要的。樹林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這種氣體的大量存在使地球變暖,危害氣候,以至極地冰蓋融化,引起洪水泛濫。樹木也產生氧氣,它是人類及所有動物的生命所必需的。有些雨林的樹木長得極高,達60米以上。它們的葉子形成“篷”,像一把雨傘,將光線擋住。因此樹下幾乎不生長什麼低矮的植物。

亞馬遜熱帶雨林蘊藏著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生物資源,昆蟲、植物、鳥類及其他生物種類多達數百萬種,其中許多科學上至今尚無記載。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類樹種,包括香桃木、月桂類、棕櫚、金合歡、黃檀木、巴西果及橡膠樹。桃花心木與亞馬遜雪鬆可作優質木材。主要野生動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紅鹿、水豚和許多齧齒動物,亦有多種猴類,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

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占地球上熱帶雨林總麵積的50%,達650萬平方公裏,其中有480萬平方公裏在巴西境內。這裏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法複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被稱為“生物科學家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