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防治腸道傳染病(1)(1 / 3)

注意飲水和飲食衛生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

保護水源,特別是生活飲用水,免受汙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淨水片)消毒生活飲用水。

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飯前便後洗手,不吃腐敗變質或受潮黴變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髒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應煮沸或用消毒劑消毒,刀、砧板、抹布也應嚴格消毒,生熟食品應分開存放,水產品和海鮮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注意環境衛生,消滅蚊蠅,不隨地大小便,糞坑中加藥殺蛆,動物屍體要深埋,有條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層要夯實。要及時消除垃圾、汙物、環境消毒、管理好糞便、垃圾。

(一)急性細菌性痢疾

急性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細菌性痢疾是小兒較常見的一種腸道傳染病,由於進食了被痢疾杆菌汙染的食物和水源,或經汙染的手、蒼蠅等方式傳播,其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為1~3天,臨床上以發熱、腹痛、腹瀉、裏急後重及排含黏液、膿血的稀便為其主要症狀。中毒型痢疾是細菌性痢疾的危重臨床類型,起病急,發展快,病情嚴重,常發生驚厥及休克,易引起死亡,必須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細菌性痢疾的流行以夏秋兩季為主,東南沿海地區一般從3月份開始,5~6月份達高峰,11月份才下降,是我國的多發傳染病之一。

【臨床表現】

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發燒39℃以上,繼之出現腹痛、腹瀉,大便開始時為稀便或水樣便,以後大便次數增多,便量逐漸減少,並且轉變為黏液便或膿血便,一般每日10~20次,嚴重者可達20~30次,大便時裏急後重感(大便時有下墜感、排便不盡感)明顯,經過治療,症狀可望5~7天得到控製,整個病程約1~2周。腹瀉後可有口渴,尿量減少等。

中毒型急性發作時,可出現高熱和感染性休克症狀,以嚴重毒血症、休克或中毒性腦病為主要臨床表現。

【治療要點】

治療的重點在於積極控製感染,鼓勵病人多喝水,特別是衝服口服補液鹽水。患病期間,小兒應臥床休息,多喝水,吃易消化清淡半流質食物。病兒使用的物品注意消毒。

(1)對症治療--積極控製高熱,采用藥物與物理降溫。恢複期口服腸黏膜保護劑(思密達)與微生態調節劑(培菲康),可加速控製腹瀉。

(2)繼續進食--鼓勵正常飲食。

(3)抗菌治療--首選黃連素聯合諾氟沙星,或氧氟沙星,或環丙沙星,口服,療程3~5天。

①黃連素:成人每次05克,2次/天。小兒30毫克/千克/天。

②諾氟沙星:成人每次04克,2次/天。小兒禁用。

③氧氟沙星:成人每次03克,2次/天。小兒禁用。

④環丙沙星:成人每次04克,2次/天。小兒禁用。

重症及6月齡以下嬰兒可選用下列藥物:

①頭孢氨噻肟,成人每次1克,1/12小時,肌注;兒童50~100毫克/千克/天。

②頭孢去甲噻肟及頭孢曲鬆,劑量同①。

③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阿米卡星,成人每次80毫克,1/12小時,肌注。小兒2~5毫克/千克/天。妥布黴素,成人每次80毫克(8萬單位),每8~12小時一次,小兒4毫克/千克/天,分2次肌注或靜滴。

其他:尚可選用磷黴素、口服慶大黴素、SMZ-TMP(服用後需多喝水)等。

(4)液體療法--對輕症患者,必須口服足夠液體以預防脫水。有脫水者,采用口服補液鹽糾正脫水(米湯加鹽、鹽糖水、ORS);重度脫水者,以靜脈補液和口服補液同時進行。

【疫源阻斷】

1管理傳染源

(1)對病原攜帶者進行管理與必要的治療。做好消毒隔離工作,病人使用的器具及汙染場所,用苯紮溴銨、過氧乙酸或05%漂白粉澄清液噴灑、擦拭或浸泡;食具要煮沸15分鍾消毒,病人的糞便要用1%漂白粉液浸泡後再到入下水道。

(2)對傳染病接觸者,須進行醫學觀察、留觀、集體檢疫,必要時進行免疫法或藥物預防。

2.切斷傳播途徑

(1)作好床邊隔離,吐瀉物消毒。

(2)作好水源及糞便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加強廁所及糞便管理,消滅蒼蠅孳生地,發動群眾消滅蒼蠅。

(3)加強飲食衛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對個體及飲食攤販做好衛生監督檢查工作。

(4)對集體單位及托幼機構的炊事員、保育員應定期檢查大便,做細菌培養。

(5)加強衛生教育,人人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變質和腐爛食物,不吃被蒼蠅沾過的食物。

3保護易感人群

(1)不要暴飲暴食,以免胃腸道抵抗力降低。

(2)對小兒要加強衛生教育,培養小兒"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燙的好習慣,不吃不潔食物,特別是被蒼蠅爬過的食物。

(二)傷寒

傷寒是由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又稱為腸熱病。本病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經糞一口途徑傳播,飲用被病原體汙染的水或飲料,生吃被汙染的蔬菜、瓜果、水產品等是最重要的傳播方式,也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與病人和帶菌者有較密切的接觸史)及蒼蠅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以夏秋兩季發病較多。本病潛伏期3~35天,主要表現為持續高熱,腹部不適,全身中毒症狀、脾腫大與白細胞減少等,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和相對緩脈,主要係病原經血播散至全身全器官,而並非腸道局部病變所引起。主要並發症為腸出血與腸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