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年,拉瓦錫繼續對氧氣進行研究。他發現物質燃燒時增加的質量恰好等於氧氣減少的質量。以前他認為可燃物燃燒時是吸收了一部分空氣,而事實上是吸收了空氣中的氧氣,是與氧氣之間的化合,這就徹底推翻了燃素說的燃燒學說。

1777年,拉瓦錫批判燃素學說:“化學家從燃素說隻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確定,因此可以用來任意地解釋各種事物。有時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時又沒有重量;有時它是自由之火,有時又說它與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時說它能通過容器壁的微孔,有時又說它不能透過;它能同時用來解釋堿性和非堿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顏色和無色。它真是隻變色蟲,每時每刻都在改變它的麵貌。”

拉瓦錫於1777年9月5日向法國科學院提交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燃燒概論》,在書中,他係統而準確地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將被燃素說顛倒的化學矯正了過來。後來,這本書被翻譯成多國語言,逐步掃清了燃素說的流毒。從此以後,化學徹底切斷了與古代煉丹術的聯係,揭掉了神秘的麵紗,之前的臆測被科學實驗和定量研究取而代之。化學也從此進入了定量化學(即近代化學)時代。所以,拉瓦錫被人們稱為近代化學的奠基者,也就理所當然了。

拉瓦錫對化學事業做出的第三大貢獻是否定了古希臘哲學家的四元素說和三要素說,提出了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化學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構成物質的最簡單組分,那麼現在我們可能難以判斷什麼是元素;如果相反,我們把元素與目前化學分析最後達到的極限概念聯係起來,那麼,我們現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質,對我們來說,就算是元素了。”

道爾頓

道爾頓是英國著名的化學家,出生於坎伯蘭的一個貧困的鄉村。他的父親是一名紡織工人。由於當時正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大量破產的農民淪為雇傭工人,所以道爾頓一家的生活非常艱難,道爾頓的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都由於饑餓和疾病而過早地夭亡。童年的道爾頓根本沒有讀書的機會,他隻是勉強接受了一點點初等教育,十歲那年,他就去給一個有錢的教士當奴仆了。但是,這也許算命運賜給他的一次機會,他在教士家中讀了大量的書,增長了許多知識。兩年之後,道爾頓被推舉為本村的小學教師。

1781年,年僅15歲的道爾頓跟著哥哥去外地謀生。不久,他就被聘為肯達耳中學的教師。在教學之餘,他一方麵係統地自學科學知識,一方麵耐心地進行氣象觀察。他在那裏還結識了著名學者豪夫,他從豪夫那裏學到了許多知識,教學水平迅速提高。四年之後,道爾頓一躍成為肯達耳中學的校長。1793年,在豪夫的舉薦下,道爾頓又接到曼徹斯特的一所新學院的聘請。在那裏,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科學專著《氣象觀察與研究》。第二年,在羅伯特·歐文的舉薦下,他又成為曼徹斯特文學哲學會的會員。

為了能有足夠的精力進行科學研究,道爾頓於1799年離開了學院。他選擇在幾個富人家裏做私人教師,每天教課時間不超過兩小時。這樣,他既能謀生又能保證自己的科研工作。當時,他對氣體和氣體混合物的研究越來越重視。道爾頓覺得,要闡明氣體的性質就必須先知道它的壓力。他找到兩種很容易分離的氣體,分別測量出了各部分氣體以及它們混合之後的壓力。結果很讓人興奮,裝在容積一定的容器中的某種氣體壓力是不變的,加入第二種氣體後壓力增加,但它隻是兩種氣體的分壓之和,而兩種氣體獨自的壓力並沒有變化。因此,道爾頓得出結論:混合氣體的總壓等於組成它的各個氣體的分壓之和。道爾頓發現由此可以做出某些重要的推論,如氣體在容器中存在的狀態與其他氣體無關。用氣體具有微粒結構來解釋就是,一種氣體的微粒或原子均勻地分布在另一種氣體的原子之間,所以這種氣體的微粒所表示出來的性質與容器中沒有另一種氣體時是一樣的。道爾頓開始更多的關注與原子相關的研究課題,他進行著頑強的研究工作,尋找資料、動手實驗、不斷地思考……

道爾頓在他1803年9月6日的筆記中寫下了原子論的要點:

(一)原子是組成化學元素的、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質微粒。在化學反應中原子保持其本來的性質。

(二)同一種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質量以及其他性質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質量以及其他性質。原子的質量是每一種元素的原子的最根本特征。

(三)有簡單數值比的元素的原子結合時,原子之間就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稱為複雜原子。

(四)一種元素的原子與另一種元素的原子化合時,他們之間成簡單的數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