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4年,戴維的父親去世。為了謀生糊口,他就到藥房做學徒。他一方麵充當醫生的好助手,學習行醫的本領;一方麵他為調製各種藥物,用溶解、蒸餾的方法配製丸藥和藥水,真正操作起化學實驗儀器。這時他就開始自學拉瓦錫的《化學綱要》等著作,以彌補自己知識的不足。這時恰好格勒哥裏·瓦特(發明家詹姆斯·瓦特的兒子)來此地。戴維聞訊後就登門求教,瓦特很喜歡這個聰明勤奮好學的年輕人,幫他解疑答惑。就這樣,在學徒期間,戴維的知識有了很大的進步。
經瓦特舉薦,戴維於1789年到布裏托爾一所氣體療病研究室當管理員。戴維對這裏有更好的學習和實驗機會感到稱心如意。不久,研究室的負責人就發現他有精湛的實驗技術,是個有前途的人才,就提出願意資助戴維進大學學醫。但這時,戴維已下定決心終生從事化學研究。
戴維在氣療研究室承擔的一項任務是研究一氧化二氮的特性。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有毒的氣體,也有人認為它能治療癱瘓病。究竟是怎樣的氣體呢?戴維決心親自試驗一下。許多朋友勸阻他,認為這樣做太危險。勇於探索的戴維卻不以為然,立即投入了實驗。有一次戴維製取了大量的一氧化二氮,裝在幾個大玻璃瓶裏,放在地板上。這時醫學家貝多斯來到了實驗室,看到戴維做出的成績非常滿意。當他正在高興地與戴維交談時,由於不靈便的轉身,胳臂碰到一個大鐵三角架,架子倒下來砸碎了裝滿一氧化二氮的玻璃瓶。貝多斯很難為情地彎下腰收拾玻璃瓶,同時喃喃地說了一些表示歉意的話。戴維卻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重新做一瓶是很容易的,用不著這樣不安。戴維還沒有說完這個實驗的情況和今後的打算。他們的眼睛由於驚異而睜得大大的。一向以非常孤癖和冷漠而聞名的貝多斯博士,突然帶著令人費解的微笑盯著他說:
“戴維,你太愛開玩笑了。你怎麼可以把鐵架子同玻璃器皿放在一起呢?它們相互碰撞起來的聲音多麼響啊!”接著,他大笑起來,笑聲震撼了整個實驗室。“的確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戴維同意他的意見,也大笑起來。這兩位科學家麵對麵地站著,狂笑不止。這種不平常的喧鬧,引起了隔壁實驗室助手的注意。他打開門以後,站在門邊愣住了。“他們怎麼啦,患精神病了?”助手捂住鼻子,大聲喊道:
“快出去!你們需要呼吸新鮮空氣,你們中毒了!”
在新鮮空氣中,戴維和貝多斯逐漸恢複了神誌。但是頭痛還沒有消除,這說明,一些人所謂的“無毒氣體”對他們的身體還是產生了有害的作用,還需要在新鮮空氣裏多呆些時間。在這次不愉快的事故中終究還有一些好處,那就是我們發現了這種氣體的新性質。事後戴維在筆記本上寫道:“我知道進行這實驗是很危險的,但是從性質上來推測可能不致危及生命。——當吸入少量這種氣體後,覺得頭暈目眩,如癡如醉,再吸四肢有舒適之感,慢慢地筋肉都無力了,腦中外界的形象在消失,而出現各種新奇的東西,一會兒人就像發了狂那樣又叫又跳……”戴維在氣療研究所研究氣體對人體的作用時,基本上是在自己身上做實驗。他發現一氧化氮有刺激作用,以後又發現有麻醉作用。戴維這種勇於探索、敢於犧牲的精神,無疑是令人欽仰的。
1801年,戴維被皇家學會聘任為化學講師兼管理實驗室。由於他具有豐富的知識和高超的實驗技術,在到職後的六個星期就被升為副教授,第二年提升為教授。在學院舉辦的講座上,戴維以超群的智力和非凡的口才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他很快就贏得了傑出的講演者的名聲,成為倫敦的知名人士。
英國的工業在19世紀初時已經比較發達了,當時所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由於煤礦的設備簡陋,所以事故不斷發生。1815年英國泰恩河畔的紐卡斯爾煤礦發生了瓦斯大爆炸,數以千計的礦工不幸喪命。引起瓦斯爆炸的原因之一,是礦井內照明用的礦燈引燃了可燃性氣體甲烷。為此,英國成立了“預防煤礦災禍協會”,研究這一重大的問題,並號召科學家參加這方麵的工作。1815年8月以後,戴維從研究火焰與爆炸的關係入手,認為如果能夠降低礦燈火焰的溫度,就不會使礦井內可燃性氣體著火,也就不會引起瓦斯爆炸。要降低礦燈火焰溫度隻有一種辦法,就是把維持礦燈燃燒所必需的空氣通過細小的管子引進燈內,也通過細小的管子把瓦斯排出燈外。於是戴維同他的助手法拉第整整研究了一年,終於設計成功了一種礦燈。戴維用一種網眼很小的金屬網代替了礦燈的玻璃罩。瓦斯可自由地從網眼通過,但是火焰卻不會外露燃著瓦斯。這種礦燈很有效,不久就在煤礦中廣泛推廣使用了。礦用安全燈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瓦斯的爆炸,挽救了千萬礦工的生命,而且不保留發明專利,以實現他用科學為人類服務的願望。
1803年,戴維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07年,出任學會秘書;1812年,他受封為爵士,出版了《化學哲學原理》。1813年他任命法拉第為他的助手,使這個貧窮的訂書工逐漸成為著名的科學家。這是戴維對科學事業的又一重要貢獻。1820年,戴維被選為皇家學會會長。1827年,在日內瓦逝世,終年51歲。